[发明专利]一种油管内壁环氧树脂-碳化硼涂料制备及喷涂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71901.9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7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董云彬;尚朝辉;何海峰;侯海全;魏志高;范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5/08;C09D7/62;B05D1/06;B05D3/02;B05D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管内壁 环氧树脂 喷涂 涂料制备 抗高温 碳化硼 预热 耐磨 防腐 除锈 环氧树脂粉末 油管内壁涂料 热固化处理 碳化硼粉末 超声清洗 恶劣环境 工作需求 交联固化 静电喷涂 均匀喷涂 锚纹深度 喷涂处理 喷涂电压 喷涂气压 丙酮 除油 吹干 改性 流平 喷砂 油管 制备 保温 打磨 涂料 调配 | ||
一种油管内壁环氧树脂‑碳化硼涂料制备及喷涂方法,通过科学调配原料组分,制备得到具有防腐、耐磨、抗高温的油管内壁涂料。喷涂方法为静电喷涂—热固化处理,将油管内壁打磨、除油、除锈,喷砂使其锚纹深度60μm,接着在丙酮中超声清洗、吹干;将环氧树脂粉末与改性后的碳化硼粉末混合;将油管200℃下预热3min,调整喷涂电压60‑70V,喷涂气压0.25MPa,将涂料均匀喷涂在预热后的油管内壁表面,喷涂厚度1mm,并在在220℃下保温3min,使环氧树脂充分交联固化流平,经喷涂处理后的油管内壁具备防腐、耐磨、抗高温等恶劣环境下工作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油管内壁防腐涂料制备及喷涂方法,具体而言是一种油管内壁环氧树脂-碳化硼涂料制备及喷涂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应用机采系统采用存在着杆管偏磨问题。并且随着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开采阶段,抽油井的井况不断发生变化,受油井高含水、注聚合物等因素的影响,油管与抽油杆间的摩擦与磨损问题日显突出,成为近年来困扰油气生产并被广泛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油管与抽油杆间的相对运动是发生在冲程范围内的往复运动,运动速度通常在1m/s以下,属于低速运动,在此范围内如果发生管杆间的相对接触,必将发生摩擦现象,此时若管杆间润滑不良,则将会引起磨损。管杆间的表面接触问题十分复杂,因为受井身结构、工作制度、杆柱结构、井液性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摩擦与磨损现象并不仅仅发生于斜井或水平井当中,当油井处于高含水期,或受到注聚合物等因素的影响时,油管内壁与抽油杆间液体润滑条件变差,即使是在直井中,也同样会发生摩擦与磨损现象。偏磨井数量多、分布广泛,近几年来,抽油机井表现出来的抽油杆与油管之间的磨损现象日益严重。这些偏磨增大了油水井管漏、断脱等事故发生率,增加了油水井维修次数和成本,减少了油井有效工作时间,给油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大多油田都针对抽油杆、管偏磨现象进行了成因分析,并针对杆、管偏磨采取了减少抽油杆、管偏磨措施。主要的防偏磨措施包含有使用扶正器、涂覆耐磨耐蚀涂层、优化杆柱组合、加内衬管等。本课题就从耐磨耐蚀涂层方面出发,开发一种性能优异的耐磨耐蚀又能适应井下恶劣环境的环氧树脂-碳化硼涂料,从而减少杆管腐蚀、偏磨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油管内壁环氧树脂-碳化硼涂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科学调配原料组分,制备得到具有防腐、耐磨、抗高温的油管内壁涂料,可用于油管内壁表面处理,经喷涂处理后的油管内壁具备防腐、耐磨、抗高温等恶劣环境下工作需求,满足油田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油管内壁环氧树脂-碳化硼涂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组成:粉末状双酚A键环氧树脂69%-75%、粉末状苯酚甲醛12%、粉末状改性碳化硼5%-10%、粉末状固化剂5%、粉末状导电剂3%(石墨导电剂KS)、固化促进剂1% (环氧树脂用促进剂)。
上述一种油管内壁环氧树脂-碳化硼涂料中的双酚A键环氧树脂按重量百分比由E-12型环氧树脂或E-44型环氧树脂或E-7型环氧树脂60%-80%与 F51型环氧树脂20%-40%组成。
上述一种油管内壁环氧树脂-碳化硼涂料中的固化剂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乙二胺30%-45%;邻苯二甲酸 二甲脂 40%-55%;α-氢-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5%-15%。
一种油管内壁环氧树脂-碳化硼涂料制备方法:
(1)制备固化剂
按质量百分比将30%-40%的乙二胺、40%-55%的邻苯二甲酸二甲脂、5%-15%的α-氢-ω-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混合,并在常温下搅拌0.5小时以上,形成固化剂;
(2)制备改性碳化硼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19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