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噻唑为母体的丙烯酰酯类化合物作为荧光探针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60252.2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09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徐勇前;孙世国;吴影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77/66 | 分类号: | C07D277/66;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刘国智 |
地址: | 71001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噻唑 母体 丙烯 酰酯类 化合物 作为 荧光 探针 应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以噻唑为母体的丙烯酰酯类化合物作为荧光探针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所制备的荧光探针BTHA在二甲亚砜和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缓冲盐和DMSO混合溶液中,只在507nm处有荧光峰,在逐渐加入GSH后,507nm处的荧光强度不断减弱,在460nm处出现一个新的荧光峰,并且随着GSH加入峰强度随着增强,从而实现比例检测GSH,具有比率比色,高选择性检测GSH的特点;该荧光探针能够对GSH、Cys、Hcy实现特异性检测,产生不同的荧光信号,从而实现对三者进行高选择性地辨别可视化检测,且对于其他的氨基酸、阴离子和金属阳离子没有响应,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合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噻唑为母体的丙烯酰酯类化合物作为荧光探针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硫醇类化合物(GSH,Cys,Hcy)在人体生理学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ChemicalSociety Review,2013,(44):6019-6031.谷胱甘肽(GSH)是最丰富的细胞内非蛋白质硫醇,参与很多细胞内的活动,包括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活性,细胞内信号转导和基因调控。半胱氨酸(Cys)的异常水平与和许多疾病相关,如生长缓慢,脱发,水肿,嗜睡,肝脏损伤,肌肉和脂肪的损失,皮肤病变等。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异常可能导致认知障碍,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更具体地说,在细胞中,GSH是小分子中最丰富的硫醇(1-10mmol),和氧化性谷胱甘肽(GSSG)之间存在氧化还原平衡巯基。据了解,GSH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控制氧化应激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此外,它的含量异常可能导致很多疾病,其中包括癌症,阿尔茨海默病和心血管疾病等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1,(50):10690-10693.因此,检测环境样品和生物体中硫醇一直备受关注。
荧光分析法是指荧光分子/探针与分析物发生作用后,根据其光谱的特性或强度变化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一种重要的光谱分析手段,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线性范围宽等优点Chemistry,2009,(15):5096–5103;OrganicLetters,2008,(10):49-51.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的快速发展,荧光分析技术在众多领域(如医学研究、生命科学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环境监测、药物筛选和重大疾病的诊断等领域的有效手段Chemical Society Reviews,2011,(40):3483-3495;Chemical Society Reviews,2013,(42):622—661.基于此,通过荧光分析手段对于GSH,Cys,Hcy的选择性检测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已报道的探针大都不能区分检测这三种生物体内常见氨基酸,本文报道的探针能比率比色对GSH进行检测,且能区分检测GSH,Cys,Hcy三种常见氨基酸。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噻唑为母体的丙烯酰酯类化合物作为荧光探针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将以噻唑为母体的丙烯酰酯类化合物(BTHA)作为荧光探针,高选择性、比率检测GSH,高灵敏性检测Cys、Hcy,具有合成简单、检验灵敏、选择性专一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荧光探针,所述荧光探针是以噻唑为母体的丙烯酰酯类化合物(BTHA),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所述荧光探针在二甲亚砜和Hepes混合溶液体系中对GSH实现选择性、比率检测的应用。
所述荧光探针BTHA为5μmol/L时,能够在10mmol/L的Hepes和体积/体积=9:1的DMSO的体系中比率检测GSH,所述GSH为5-60μ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602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