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吸油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58113.6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0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尤朝阳;王明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化学工业园环保产业协同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51/02 | 分类号: | C08F251/02;C08F289/00;C08F220/18;C08F2/44;C08K3/04;B01J20/26;B01J20/30 |
代理公司: | 江苏舜点律师事务所 32319 | 代理人: | 杜东辉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吸油材料的制备方法,高效吸油材料具有以下组分和含量:碳纳米管:4‑5份,表面活性剂:4‑6份,乙醇:5‑10份,分散剂:3‑5份,丙烯酸异丁酯:10‑20份,过氧化苯甲酰:2‑3份,明胶:4‑6份,纤维素:2‑4份,纯水:10‑20份,硫酸盐:3‑5份和交联剂:5‑6份。所述退火温度为200‑300摄氏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发明一种高效吸油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所制得的分散液与各种基团的相互作用,进行反应,利用其性质利质,能吸收各种不同油性的物质,具有吸油速度快、吸油倍率高,保油能力强以及良好的耐热、耐寒和材料吸油后处理方便等特点,原料来源广泛,具有极高的商用性能,可以多次使用没有副作用,能够很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用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吸油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石油及石油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在石油的开采、炼化、运输、储存以及使用的各个环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泄漏事故。原油泄漏不仅污染海洋、淡水体系,破坏生态环境,而且通过生物链最终威胁人类健康。传统的处理方法吸附效率低、易产生二次污染、循环利用性低且处理成本高,已经不能满足对于一些紧急漏油事故的快速有效处理。用吸油材料进行处理是当前应对原油泄漏事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积极研究、开发具有高效吸附性能的吸油材料成为解决当前原油泄漏后处理问题的关键。
高吸油性树脂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功能高分子材料,这些材料有着类似高吸水性树脂的网络结构,能吸收各种不同油性的物质,具有吸油速度快、吸油倍率高,保油能力强以及良好的耐热、耐寒、不易老化和材料吸油后处理方便等特点。具有原料来源广、合成方法简单、性能优异等优点,是一种具有推广应用前景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吸油材料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吸油材料具有以下组分和含量 :碳纳米管:4-5份,表面活性剂:4-6份,乙醇:5-10份,分散剂:3-5份,丙烯酸异丁酯:10-20份,过氧化苯甲酰:2-3份,明胶:4-6份,纤维素:2-4份,纯水:10-20份,硫酸盐:3-5份和交联剂:5-6份。
所述的高效吸油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首先将碳纳米管、表面活性剂、过氧化苯甲酰和分散剂按照2:1:1:1的比例称取,放于搅拌器中进行均匀搅拌,并适量加入一定的纯水,保持其搅拌速度为100r/min,搅拌使其均匀,得到含有碳纳米管的分散液。
第二步:然后向分散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丙烯酸异丁酯、过氧化苯甲酰、乙醇和交联剂,放置半小时,待反应完全后,再放入搅拌器中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并适量加入一定的水分,并保持搅拌速度为80r/min,搅拌10-20分钟,放置10分钟。
第三步:取少量的明胶进行高温融化处理,待完全融化后,将其放入第三步得到混合剂中,并加入比例为1:1的纤维素和硫酸盐,待反应10分钟,随后放在搅拌机中进行搅拌,以120-150r/min的速度进行,搅拌20分钟,在搅拌一定程度后,再加入纯水,然后进行过滤,得到待成的高效吸油材料。
第四步:将待成的高效吸油材料进行退火处理,蒸发掉一定的水分并将表面活性剂和氧化剂等有效官能团进行分解,待分解后,放置冷却,得到产品。
第五步:最后取一定量的产品进行相应的检测,待检测完成后,再进行装袋密封。
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失水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十二烷基磺酸钠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等具有亲水基团的物质。
所述退火温度为200-300摄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化学工业园环保产业协同创新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化学工业园环保产业协同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81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