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加硬高镜面防酸塑胶模具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54207.6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2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朱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经辉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08;C22C38/12;C22C38/16;C21D8/00;C22C33/04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42109 | 代理人: | 滕金叶 |
地址: | 435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胶模具 钢材料 高镜面 防酸 制备 钢材 国际质量标准 延展性 模具钢材料 重量百分比 耐磨性 金属结构 耐腐蚀性 抛光性能 硬化性能 奥氏体 雕塑性 抛光性 坯料 生产成本 进口 生产 | ||
1.一种预加硬高镜面防酸塑胶模具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模具钢材料含有下述重量百分比的成分:C:0.05-0.08%,Si:0.15-0.35%,Mn:0.8-1.6%,Mo:0.25-0.45%,Ni:3.0-3.5%,Cu:0.8-1.2%,Al:0.8-1.0%,P:≤0.005%,S:≤0.008%,余量为Fe,所述模具钢材料的金属结构为奥氏体,它具有HRC38-42的硬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加硬高镜面防酸塑胶模具钢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模具钢材料含有下述重量百分比的成分:C:0.06%,Si:0.22%,Mn:1.0%,Mo:0.35%,Ni:3.2%,Cu:1.0%,Al:1.0%,P:≤0.005%,S:≤0.008%,余量为Fe。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预加硬高镜面防酸塑胶模具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先将C<0.1%,Mn<0.5%的碳钢放入电弧炉内在2800℃以上高温下冶炼成钢水,然后取出钢水进行成分分析,并将钢包转入精炼炉内精炼;
(2)根据步骤(1)中钢水成分分析结果,配好高纯硅粉、锰粉、钼粉、镍板、铜棒或铜片、铝棒的量,通过精炼炉的加料孔将上述原料依次投入精炼炉内,在温度为2200-2800℃高温下充分熔炼,当炉温达到2800℃以上时,高温熔炼45分钟以上,再将钢包转入真空脱气炉真空脱气;
(3)在15-25MPa高压下将钢水真空脱气至氢含量<10ppm,氧含量<15ppm;钢水通过真空脱气炉底部浇筑口浇筑成电渣母材,浇筑过程中采用氩气保护;电渣母材自然冷却后进行脱模;
(4)将脱模后的电渣母材装入台式退火炉中进行一次退火,首先以40-50℃/h的速率将炉温缓慢升温至350℃,恒温4h,再以50-60℃/h的速率将炉温升温至620℃,恒温8h,断电,自然降温至300℃,打开炉门,自然空冷;
(5)从退火炉出来的电渣母材先焊接一个连接架,以便连接炼渣炉的升降器,然后使电渣母材依次通过炼渣炉的结晶器重新结晶生成电渣钢锭;
(6)将电渣钢锭装入退火炉进行二次退火,首先以40-50℃/h的速率将炉温缓慢升温至350℃,恒温4h,再以50-60℃/h的速率将炉温升温至680℃,恒温8h,断电,自然降温至300℃,打开炉门,自然空冷得到钢坯;
(7)将钢坯装入锻造炉加热至850-920℃,采用多向锻造和交差锻造镦打工艺,四次回炉焙烧,最终形成无向圆型钢坯再根据需求锻造成大中型钢坯或小型钢坯,在保温坑中加盖保温12h以上至钢坯冷却至40-50℃即可;
(8)将锻造好的钢坯装入退火炉中进行三次退火,首先以50-60℃/h的速率将炉温缓慢升温至350℃,恒温4h,然后根据钢坯规格大小按照下述步骤执行:
A.针对大中型钢坯,以50-60℃/h的速率将炉温升温至880℃,恒温12h,断电,自然降温至420℃,再以50-60℃/h的速率升温至580℃,恒温4h,断电,自然降温至300℃,打开炉门自然空冷,即得;或
B.针对小型钢坯,以50-60℃/h的速率将炉温升温至680℃,恒温8h,断电,自然降温至300℃,打开炉门自然空冷至可操作温度后超声探伤,去除料头后将合格材料重新装炉,缓慢升温至880℃,再将钢坯吊入淬火液中淬火,淬火之后进行空冷,确认硬度,微调回火工艺,重新装炉回火,在560℃下保温3h,再降温至40-50℃,即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加硬高镜面防酸塑胶模具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纯硅粉中Si≥98%;所述锰粉中Mn≥60%;所述钼粉中Mo≥55%;所述镍板中Ni≥60%;所述铜棒或铜片中Cu含量为90-95%;所述铝棒中Al含量为93-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经辉,未经朱经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420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