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D6AC超高强度钢薄壁壳体真空分级气淬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50345.7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56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红;杨立合;王建国;郑淑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长峰机电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1D1/613 | 分类号: | C21D1/613;C21D1/19;C21D1/773;C21D6/00;C21D9/00 |
代理公司: | 61204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顾潮琪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强度钢 分级 气淬 薄壁壳体 高纯氮气 制取 机械性能 高纯氮气保护 热处理 淬火油 空冷 脱碳 出炉 加热 冷却 变形 清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D6AC超高强度钢薄壁壳体真空分级气淬方法,分两步将D6AC超高强度钢在6.7×10‑2Pa真空度下加热到900℃,在2bar的高纯氮气保护下分四步将D6AC超高强度钢冷却至50℃,出炉空冷。本发明采用真空分级气淬方法,能够防止热处理脱碳,提高机械性能,减少变形,同时,采用高纯氮气代替淬火油,而高纯氮气从空气中制取,制取方便,且清洁无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淬火方法。
背景技术
D6AC超高强度钢淬火回火后显微组织为索氏体,有高的屈强比以及良好的延性和缺口韧性,在高温时仍能保持较高强度,主要用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和助推器壳体等。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和助推器壳体属于薄壁长筒件,热处理后对壳体尺寸精度和机械性能要求高,经常规热处理后,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这些应力导致薄壁壳体变形较大或出现微裂纹,从而影响壳体的尺寸精度和稳定性。而采用奥氏体湾分级冷却淬火时,在奥氏体湾保温时无法对温度自动调节,操作难度大,而且分级淬火过程只能对奥氏体湾进行分级,无法对从高温到珠光体转变及马氏体阶段转变进行控制,无法分阶段减少热应力及组织应力,并且薄壁壳体在空气气氛中降温时,温度不均匀。同时,薄壁壳体在空气气氛中加热存在脱碳问题,影响材料的机械性能。此外,采用油淬的污染大,无法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因此,D6AC超高强度钢的淬火过程严重制约薄壁壳体的生产,必须寻求一种安全、稳定、可靠及绿色环保的热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D6AC超高强度钢薄壁壳体的真空分级气淬方法,能够防止热处理脱碳,提高机械性能,减少变形,同时,采用高纯氮气代替淬火油,而高纯氮气从空气中制取,制取方便,且清洁无污染。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在6.7×10-2~1.33×10-3Pa真空度下,将薄壁壳体以8~15℃/min的加热速率加热到650~720℃,保温30~60min;
2)在6.7×10-2~1.33×10-3Pa真空度下,将薄壁壳体以8~15℃/min的加热速率加热到880~900℃,保温90~120min;
3)在2bar的氮气下,将薄壁壳体以15~25℃/min的冷却速率冷至780℃~750℃;
4)在2bar的氮气下,将薄壁壳体以200~400℃/min的冷却速率冷至600℃,然后以1~2℃/min的冷却速率冷至520℃;
5)在2bar的氮气下,将薄壁壳体以180~300℃/min的冷却速率冷至320~290℃;
6)在2bar的氮气下,将薄壁壳体以5~8℃/min的冷却速率冷至50℃以下,出炉空冷。
本发明将淬火后的薄壁壳体回火,采用氮气保护,在550±10℃保温120±10min,出炉空冷。
本发明所述的氮气纯度为99.9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首先,在880℃~900℃完成奥氏体转变后,采用预冷淬火的方法以15~25℃/min的冷却速率冷至780℃~750℃,淬火前的预冷,可以减少热应力,使薄壁壳体变形和开裂倾向减小;同时,预冷淬火还可以还可以增大壳体的淬硬层,提高壳体的综合性能,改善壳体的服役性能;
第二,在780℃~750℃以200~400℃/min的冷却速率冷至600℃,以大于临界冷速冷却时,可以抑制在740℃~610℃发生珠光体转变,通过快速冷却至610℃~510℃的奥氏体湾区某一温度,保证不会因降温速率慢而导致生成珠光体,降低壳体的机械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长峰机电研究所,未经西安长峰机电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503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