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回弹功能的枢轴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45376.3 | 申请日: | 201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40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连刚电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F16C11/10;F16C11/12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徐维唯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回弹 功能 枢轴 模组 | ||
1.具有回弹功能的枢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杆(10),连接杆(10)上套设有可相对连接杆(10)转动的连接筒(20),连接杆(10)上还套设有可相对连接杆(10)转动的弹力筒(30);
连接筒(20)靠近弹力筒(30)的那一端设置有第一导轮(21),第一导轮(21)的端部设置有手动凹凸组件,手动凹凸组件包括沿第一导轮(21)周向设置的手动凹部和手动凸部(211);
连接杆(10)上还套设有位于连接筒(20)内的第二导轮(40),第二导轮(40)与连接杆(10)连动设置,第二导轮(40)的端部设置有自动凹凸组件,自动凹凸组件包括沿第二导轮(40)周向设置的自动凹部(401)和自动凸部(402),自动凸部(402)与弹力筒(30)的间距小于手动凸部(211)与弹力筒(30)的间距且大于手动凹部与弹力筒(30)的间距;
弹力筒(30)内通过弹性件(31)连接有可相对连接杆(10)转动的第三导轮(32),第三导轮(32)的端部具有可与第一导轮(21)端部或第二导轮(40)端部配合的滑动锁紧凸部(321);
弹性件(31)作用于第三导轮(32)使得滑动锁紧凸部(321)抵接在第一导轮(21)的端部上时,转动第一导轮(21),第三导轮(32)可沿连接杆(10)的轴向移动或者第三导轮(32)可沿连接杆(10)的周向转动,弹性件(31)作用于第三导轮(32)使得滑动锁紧凸部(321)抵接在第二导轮(40)的端部上时,第三导轮(32)能自动朝靠近自动凹部(401)的方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回弹功能的枢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轮(21)设置有两组所述手动凹凸组件,两组手动凹凸组件沿第一导轮(21)的周向均匀分布;
所述第二导轮(40)设置有两组所述自动凹凸组件,两组自动凹凸组件沿第二导轮(40)的周向均匀分布;
所述第三导轮(32)设置有两个所述滑动锁紧凸部(321),两滑动锁紧凸部(321)沿第三导轮(32)的周向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回弹功能的枢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凸部(402)具有位于自动凸部(402)一侧的第一自动导斜面(4021)、位于自动凸部(402)另一侧的第二自动导斜面(4022)及位于自动凸部(402)端部且用于衔接第一自动导斜面(4021)和第二自动导斜面(4022)的自动滑动面(4023);
所述自动凹部(401)具有自动锁定槽(4011);
同一组自动凹凸组件中的自动锁定槽(4011)与第二自动导斜面(4022)衔接;
两组自动凹凸组件中一组自动凹凸组件的自动锁定槽(4011)与另一组自动凹凸组件的第一自动导斜面(4021)衔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回弹功能的枢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锁紧凸部(321)具有位于滑动锁紧凸部(321)一侧的第一滑动导斜面(3211)、位于滑动锁紧凸部(321)另一侧的第二滑动导斜面(3212)及位于滑动锁紧凸部(321)端部且用于衔接第一滑动导斜面(3211)和第二滑动导斜面(3212)的衔接滑动面(32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回弹功能的枢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凸部(211)具有位于手动凸部(211)一侧的第一手动导斜面(2111)、位于手动凸部(211)另一侧的止滑平面(2112)及位于手动凹部端部且用于衔接第一手动导斜面(2111)和止滑平面(2112)的手动滑动面(2113);
所述手动凹部具有定位凸起(212),定位凸起(212)具有位于定位凸起(212)一侧的第二手动导斜面(2121)、位于定位凸起(212)另一侧的第三手动导斜面(2122)及位于定位凸起(212)端部且用于衔接第二手动导斜面(2121)和第三手动导斜面(2122)的定位滑动面(2123);
两组手动凹凸组件中一组手动凹凸组件的第三手动导斜面(2122)与另一组手动凹凸组件的第一手动导斜面(2111)衔接,且两者衔接处形成有手动锁定槽(2124);
同一组手动凹凸组件中止滑平面(2112)与第二手动导斜面(2121)之间形成有手动限位槽(21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连刚电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未经新连刚电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537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和转动方法
- 下一篇:一种耐高温力矩铰链及其对应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