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火封堵材料及其封堵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219399.7 | 申请日: | 2018-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3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雷;王明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化学工业园环保产业协同创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D5/18 | 分类号: | C09D5/18;C09D1/00 |
| 代理公司: | 江苏舜点律师事务所 32319 | 代理人: | 孙丹 |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火 封堵 材料 及其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火封堵材料及其封堵结构,防火封堵材料具有以下组分和含量:钠盐0.1~5.0%,Ag:1.3‑0.5 wt%,CuO:0.1‑0.3 wt%,SiC:20‑30 wt%,Si:20‑34 wt%,Mn:1.03‑0.14 wt%,碳酸盐1.0~10.0%,氧化剂0.5~10.0%,Ge:100‑150ppm,它还包括防火布(1)、防火罐(2)、封堵板(3)、防火料(4)、上滑条(5)、下滑条(6),所述防火布(1)以及防火罐(2)固定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发明一种防火封堵材料及其封堵结构通过对膨胀石墨涂料的配比调节,并加以配合一些稀有元素,进而制备出一种新的防火封堵材料,该防火封堵材料及其结构很好的满足防火封堵的需求还具有极高的环保性能,用于易燃易爆以及居民生活等物品上,能够很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火封堵材料,具体为一种防火封堵材料及其封堵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力、钢铁厂、煤矿、地铁、电缆管井、电缆沟、电厂、隧道、电信、邮政、化工、造船等防火封堵工程中,电缆、油管、风管、气管、金属管道等贯穿物穿过建筑隔墙或隔层时所形成的孔洞的防火封堵;以前是用耐火砖、矿棉、陶瓷棉等来封堵的,由于存在环保、吸水及施工困难等问题。
现在大多是采用防火包初步封堵再用有机堵料填平的方式来封堵的,但是孔洞的尺寸是有大有小的,虽然传统防火包有多种尺寸规格,但要完全满足孔洞尺寸是困难的,所以需用有机堵料来进一步封堵。因此寻求一种环保、防水、对孔洞尺寸兼容性好施工方便、使用寿命长的防火封堵材料及其封堵结构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火封堵材料及其封堵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火封堵材料具有以下组分和含量 :钠盐0.1~5.0%, Ag :1.3-0.5 wt%,CuO :0.1-0.3 wt%,SiC :20-30 wt%, Si :20-34 wt%,Mn :1.03-0.14 wt%,碳酸盐1.0~10.0%,氧化剂0.5~10.0%,Ge :100-150ppm。
所述的防火封堵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首先将在碳酸盐1.0~10.0%在加热器件中加热分解,之后将其研磨至碎末,向其中加入蒸馏水,后将膨胀石墨涂料置于熔炉内,升温加热至700℃—800℃;油浴加热3个小时后,再生装置中加入10kg乙醇,向乙醇中加入5kg二甲烷,不断搅拌,取清浊液,最后制备的得到均质稳定的烯溶液;
第二步:然后向浊液中加入然后依次加入5克双氧水、硫酸亚铁之后,与将碳粉中按照置于另一熔炉内,升温加热后按照配比置于加入聚苯氢的坩埚内,加热1.5个小时后,直至碳粉完全熔化成液体,再将EVA 发泡板材的粉末按照配比置于含有浊液的熔炉内,然后调节所得溶液的pH;
第三步:将体积为5ml二硫化合物分离罐中以及金属元素等微量元素加入到烧杯中,不断升温加热与封堵材料形成液体,将微量元素的液体置入含有碳液和CuO液的熔炉内用钨棒不断地搅拌,保温3h—6h,进行一次或者多次涂至所需厚度后经晾干后脱模得到防火封堵材料成品,并冷却得到适合的防火封堵材料使用。
所述的一种防火封堵材料及其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封堵结构包括防火布、防火罐、封堵板、防火料、上滑条、下滑条,所述防火布以及防火罐固定连接,所述防火罐中部嵌置有一个封堵板,所述封堵的正面设有防火料,所述封堵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与上滑条和下滑条活动连接,所述防火罐与防火布长条螺旋缠绕于外围,所述防火罐与封堵板形成封堵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发明一种防火封堵材料及其封堵结构通过对膨胀石墨涂料的配比调节,并加以配合一些稀有元素,进而制备出一种新的防火封堵材料,该防火封堵材料及其结构很好的满足防火封堵的需求还具有极高的环保性能,用于易燃易爆以及居民生活等物品上,能够很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化学工业园环保产业协同创新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化学工业园环保产业协同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193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