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二维图形创建三维异形板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15589.1 | 申请日: | 2018-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3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陈航;蔡志森;黄国飞;钱新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三维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软件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形板 板件 三维异形 二维视图 三维视图 参数化修改 二维图形 孔槽 绘制 保存文件 封闭区域 绘制图形 几何元素 生成模型 通过孔 异形孔 板厚 建模 创建 异性 合成 封闭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图形创建三维异形板件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一:在二维视图中绘制封闭的几何元素,合成异形板件;步骤二:在二维视图中异形板件封闭区域中绘制孔槽信息;步骤三:通过异形板件数据,在三维视图中生成异形板件,并修改板厚;步骤四:通过孔槽数据,在三维视图中生成异形孔槽;步骤五:对异形板件进行参数化修改,增加其他特征;步骤六:对异形板件中的孔槽进行参数化修改;步骤七:经过前面步骤后,一键生成异性板件,步骤八:完成建模的三维异形板件可保存文件。本发明可以在二维视图中绘制图形,便可实时在三维视图中生成模型,由简单的操作可以做到若干秒内便可完全展现加工后的三维异形板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二维图形创建三维异形板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机械工程领域,三维建模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市场上存在着很多不错的三维建模软件,但是大多数软件都是来自国外,并且应用于机械工程行业,适用于复杂的曲面建模,操作复杂,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于板式家具设计行业,目前应用于家具设计的三维造型软件屈指可数,大多数软件都是依靠第三方CAD软件进行完成建模后再加载。对设计人员技术要求高,不仅操作困难,效率低下,而且在加载第三方CAD保存的文件时容易出现数据的缺失。因此,发明一种基于二维图形创建三维异形板件方法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二维图形创建三维异形板件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一:在二维视图中绘制封闭的几何元素,合成异形板件;
步骤二:在二维视图中异形板件封闭区域中绘制孔槽信息;
步骤三:通过异形板件数据,在三维视图中生成异形板件,并修改板厚;
步骤四:通过孔槽数据,在三维视图中生成异形孔槽,并修改孔槽类型及深度;
步骤五:对异形板件进行参数化修改,增加其他特征,更改异形板件位置;
步骤六:对异形板件中的孔槽进行参数化修改,增加其他特征,异形板件孔槽类型包括打孔、凸台、凹槽及凸槽,可选择在异形板件正反两面进行生成孔槽,更改孔槽位置;
步骤七:经过前面步骤后,一键生成异性板件,在三维视图中显示生成的异性板件,完成整个板件造型流程;
步骤八:完成建模的三维异形板件可保存文件,供其他软件导入。
优选的,步骤三中通过二维视图绘制图形,在三维视图中拉伸生成三维模型,在二维视图中可通过绘制直线、圆、圆弧、贝塞尔曲线等几何元素,构成封闭区域,修改默认深度,在三维视图中拉伸成异形板件。
优选的,步骤四在生成异性板件的基础上,基于二维的孔槽数据信息拉伸生成三维孔槽,并对异性板件进行布尔操作,其中孔槽类型有打孔、凸台、凹槽、凸槽四种,“并”操作可完成凸台及凸槽的建模,“差”操作可完成打孔及凹槽的建模,凸槽及凹槽的建模方法是通过扫掠或偏移拉伸的方式来完成。
优选的,步骤五与步骤六中对异性板件进行三维特征操作、特征功能包括圆角倒角、抽壳、拔模、阵列等,针对异形板件可做拔模、上下表面圆角倒角、抽壳,可修改拔模角度,圆角半径及倒角距离,抽壳厚度等,针对不同的孔槽特征类型,可做上下圆角倒角、拔模、抽壳、阵列等操作,可修改拔模角度,孔槽位置及深度信息,圆角半径及倒角距离,抽壳厚度,槽宽等。
优选的,步骤八对完成建模的三维异性板件进行数据传输,可保存为XML、IGES、STEP及STL文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在二维视图中绘制图形,便可实时在三维视图中生成模型,由简单的操作可以做到若干秒内便可完全展现加工后的三维异形板件,并且在三维模型中可做多种特征,保存完整的文件供其他软件导入解析。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三维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三维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155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