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升机水上迫降模型旋翼升力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12563.1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57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峰;许靖锋;焦俊;魏飞;王冠;衡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F5/60 | 分类号: | B64F5/60;G01M9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448035***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升机 水上 迫降 模型 升力 模拟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直升机水上迫降模型旋翼升力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连接盘、底盘、下齿轮、上齿轮、支撑座、轴承盖、销轴、深沟球轴承A、外轴、深沟球轴承B、耳片B、中轴、内轴、耳片A、旋翼、盖板、衬套、连接盘、侧向板、传动齿轮、直流电机组成。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旋翼升力能一直恒定保持到模型撞水的全过程;试验装置升力模拟的准确性、重复性、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升机模型水上迫降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升机水上迫降模型旋翼升力的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国外对于直升机水上迫降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早,并对部分型号的直升机开展了模型试验和实机试验,设计开发了相关的直升机水上迫降模型升力模拟装置,主要原理是利用外部动力电机驱动模型上的缩比旋翼产生试验要求的升力,再利用爪形离合器将模型分离投下。这些装置多采用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技术,时至今日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模型分离投下后,旋翼主要依靠惯性旋转产生升力,由于失去外部动力,旋翼转速不断降低,试验过程中模拟的升力一直不断减小,造成升力的模拟不够真实准确。
二、用爪形离合器分离模型会对模型试验状态造成影响,试验的重复性、可靠性不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目前直升机水上迫降模型旋翼升力模拟设计的一种装置。
发明技术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直升机水上迫降模型旋翼升力模拟装置,包括下连接盘,下连接盘上可拆卸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内轴,内轴外表面套设有中轴,中轴底端连接有底盘,底盘位于下连接盘上方,底盘上可拆卸连接有下齿轮;中轴顶端可拆卸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耳片A,耳片A两端开设有槽,槽内可拆卸连接有旋翼;中轴中部外表面套设有外轴,外轴与中轴之间设置有套设于中轴上的衬套,衬套上、下端面各设置1个轴承,位于衬套上端的轴承上方设置有可拆卸连接于外轴顶面的盖板,位于衬套下端的轴承下方设置有可拆卸连接于外轴内表面的支撑座;外轴底端可拆卸连接有上齿轮;外轴上端面水平设置有耳片B,在耳片B两端开设有槽,槽内设置有旋翼;外轴中部套设有连接盘,连接盘下表面中部开设有轴承槽,轴承槽内设置有两个轴承,最下方轴承下部通过销轴限位,最下方轴承下部还设置有可拆卸连接于外轴底面的轴承盖;连接盘一侧下表面连接有向下延伸的侧向板,侧向板接近外轴一侧安装有直流电机,直流电机轴的端部设置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可同时与下齿轮和上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衬套上、下端面的轴承采用深沟球轴承。
优选的,内轴顶面位于中轴上方,内轴上端外径大于其下端外径,中轴套设于内轴外径较小端。
优选的,连接盘的轴承槽内设置的轴承采用深沟球轴承。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旋翼升力能一直恒定保持到模型撞水的全过程。
(2)试验装置升力模拟的准确性、重复性、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直升机水上迫降模型旋翼升力模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发明内容概述和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未经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125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浮空器囊体原位修补辅助工装
- 下一篇:一种复杂环境下缩比浮空器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