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曲面布桩的方法、系统和信息数据处理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09163.5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2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雷晓雨;陈则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崔立增 |
地址: | 30014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息数据处理 原点 平面矩形 平面数据 面数据 投影线 点位 三维 终端 施工技术领域 点阵 点阵投影 曲面坐标 三维坐标 数据包括 数据准备 投影坐标 原点位置 平面线 普适性 根桩 地基 投影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曲面布桩的方法、系统和信息数据处理终端,涉及布桩施工技术领域,上述曲面布桩的方法包括:S1、数据准备,数据包括:布桩区域三维面数据和布置平面数据;上述布桩区域三维面数据为布桩曲面的曲面坐标数据、上述布置平面数据为布桩曲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坐标数据;S2、确定第一根桩的点位;将平面线位投影至布置平面内形成投影线,布置平面与投影线的一个交点为原点,以该原点位置为原点建立三维坐标;S3、生成平面矩形点阵;S4、将平面矩形点阵投影至布桩曲面上形成布桩点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在满足布桩地基要求的前提下,具有普适性和效率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布桩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曲面布桩的方法、系统和信息数据处理终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布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序,布桩的点位和布桩的间距直接决定着地基的稳定性,目前,传统的平面布桩技术比较成熟,但是,针对于曲面布桩则比较复杂,由于曲面结构复杂,结果导致布桩过程也相对比较繁琐,因此,设计开发一种在满足布桩地基要求的前提下,具有普适性、且高效的曲面布桩的方法、系统和信息数据处理终端显得是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曲面布桩的方法、系统和信息数据处理终端;该曲面布桩的方法、系统和信息数据处理终端在满足布桩地基要求的前提下,具有普适性和效率高的特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曲面布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数据准备,所述数据包括:布桩区域三维面数据和布置平面数据,上述布桩区域三维面数据为布桩曲面的曲面坐标数据、上述布置平面数据为布桩曲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坐标数据;
S2、确定第一根桩的点位;具体为:将平面线位投影至布置平面内形成投影线,布置平面与投影线的一个交点为原点,以该原点位置为原点建立三维坐标,该原点点位即为第一根桩的点位,其中,X方向为平面线位的切线方向,Y方向为平面线位的法线方向,Z方向分别与X方向、Y方向垂直;
S3、生成平面矩形点阵;具体为:
当N等于1时,首先沿着X方向等间距D1进行阵列布点,然后将阵列后的结果沿着Y方向等间距D2进行阵列布点形成点阵,最后将点阵以X方向镜像生成平面矩形点阵;
当N不等于1时,首先根据正三角形桩间距S确定第二根桩的点位,即沿着X方向S/2和Y方向S/2的坐标点;然后将第一根桩点和第二根桩点同时沿着X方向等间距S阵列布点;随后将阵列后的结果沿着Y方向等间距S进行阵列布点形成点阵,最后将点阵以X方向镜像生成平面矩形点阵;;N为布桩形式参数,当N等于1时为矩形布桩,当N不等于1时为正三角形布桩。
S4、将平面矩形点阵投影至布桩曲面上形成布桩点位。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曲面布桩的系统;包括:
数据准备模块,所述数据包括:布桩区域三维面数据和布置平面数据,上述布桩区域三维面数据为布桩曲面的曲面坐标数据、上述布置平面数据为布桩曲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坐标数据;
第一根桩的点位确定模块,将平面线位投影至布置平面内形成投影线,布置平面与投影线的一个交点为原点,以该原点位置为原点建立三维坐标,该原点点位即为第一根桩的点位,其中,X方向为平面线位的切线方向,Y方向为平面线位的法线方向,Z方向分别与X方向、Y方向垂直;
生成平面矩形点阵模块,
当N等于1时,首先沿着X方向等间距D1进行阵列布点,然后沿着Y方向等间距D2进行阵列布点形成点阵,最后将点阵以X方向镜像生成平面矩形点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91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