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湿地治理作业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09145.7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1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薛小豫;钟立君;郭苏浩;郭卫;吴培松;倪杰;董凤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飞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B63B17/00;B63H5/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王闯 |
地址: | 2156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体 水体杂物 湿地 处理执行器 明轮 机械手臂 支撑立柱 作业平台 浮筒 控制器连接 打捞作业 两端设置 操作室 上端面 与操作 自由端 治理 湖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地治理作业平台,包括船体(1),所述船体(1)的底部固定有若干根浮筒(2),所述船体(1)上设置有明轮(3),所述明轮(3)与湿地的湖水接触,所述船体(1)的两端设置有支撑立柱(4),所述支撑立柱(4)能插入湿地内并定位,所述船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操作室(7)以及水体杂物处理执行器(5),所述水体杂物处理执行器(5)包括机械手臂(51)、执行器(52),所述执行器(52)安装在机械手臂(51)的自由端,所述水体杂物处理执行器(5)、明轮(3)分别与操作室(7)内的控制器连接。能提高湿地湖面的水体杂物打捞作业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地治理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一些湿地的部分区域有以下特征:1)水深太浅,湖区水域渔网众多,吃水要求深的大型清漂船无法进入使用受限;2)水草、树枝、秸秆等各类水体杂物错综缠绕,水面的水体杂物的密度较大。目前对上述区域的湿地的恶劣水体杂物打捞作业方式是,仅靠全自动清漂船输送带式打捞。而输送带式的打捞作业受到湿地水深太浅、以及湖面大型、高密度水体杂物的限制,使得输送带式打捞作业大大受限,最终导致湿地湖面的水体杂物打捞作业能力较低。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湿地湖面的水体杂物打捞作业能力的湿地治理作业平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湿地治理作业平台,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底部固定有若干根浮筒,所述船体上设置有明轮,所述明轮与湿地的湖水接触,所述船体的两端设置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能插入湿地内并定位,所述船体的上端面设置有操作室以及水体杂物处理执行器,所述水体杂物处理执行器包括机械手臂、执行器,所述执行器安装在机械手臂的自由端,所述水体杂物处理执行器、明轮分别与操作室内的控制器连接。
本发明湿地治理作业平台的有益效果是,在船体底部增加浮筒,增加了船体的浮力,本申请中的湿地治理作业平台的船体本身不装载水体杂物,通过增加船体的浮力以及减少船体上的水体杂物重量,保持船体始终在湿地的湖面上方,以机械手臂打捞方式为主,该湿地治理作业平台需配合吃水相对较浅的无动力平板运输驳船使用,当湿地治理作业平台到达需打捞位置时,将两端支撑立柱插入湿地内,此时,湿地治理作业平台位置固定,通过机械手臂与执行器的配合将水体杂物抓取至无动力平板运输驳船上,该湿地治理作业平台相较于全自动清漂船输送带式打捞方式而言,具有较强的打捞能力,能适用于水深较浅、水体杂物密度较大的湿地。
优选地,所述明轮设置有两个且相互平行,每个所述明轮均与一个独立的控制器连接。明轮一旦安装好后,其位置固定,该平台的左转或右转,通过其中一个独立控制器控制其中一个明轮向前打转,另一个独立的控制器控制另一个明轮向后打转,继而实现该平台的转弯(左转或右转)。
优选地,所述明轮的中心轴处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控制明轮转动的马达,所述马达与控制器连接。将控制明轮转动的马达安装在通孔内,能减少占地面积。
优选地,所述浮筒设置有三根,三根所述浮筒相互平行,两个所述明轮分别位于每相邻的两根浮筒的间隙内。具有结构紧凑、明轮不易被湖面水体杂物缠绕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明轮通过支架可拆卸的设置在船体的中部,进一步保证明轮不受湖面的水体杂物缠绕。
优选地,所述执行器包括但不限于夹爪、铲斗。若使用夹爪,可实现抓取湖面水体杂物;若使用铲斗,可实现挖掘湖面水体杂物或湿地内的淤泥。
优选地,所述浮筒包括但不限于焊接、通过螺栓等方式固定在船体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操作室、水体杂物处理执行器分别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操作室与其中一个水体杂物处理执行器位于船体一端的两侧,另一个所述操作室与另一个水体杂物处理执行器位于船体另一端的两侧,两个所述操作室、两个操作室均呈对角线设置。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飞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飞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91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河道测绘用的漂浮装置
- 下一篇:浅水近岛礁旅游观光站及其运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