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DNA凝胶杀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杀菌材料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08720.1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85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阳明辉;李曼;蒋星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06 | 分类号: | A61K9/06;A61K47/26;A61K31/662;A61P31/04;A61P17/0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张伟;魏娟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dna 凝胶 杀菌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作为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NA凝胶杀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杀菌材料应用。该凝胶杀菌材料包含四羟甲基硫酸磷活性成分与DNA凝胶载体材料,其制备是利用四羟甲基硫酸磷在凝胶形成过程中与DNA分子络合,从而通过一步法合成凝胶杀菌材料,凝胶杀菌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葡萄球菌都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同时对正常细胞有较低的毒副作用,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优点,特别适合于外伤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四羟甲基硫酸磷活性组分与DNA络合复合而成的杀菌材料,还涉及DNA凝胶杀菌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DNA凝胶杀菌材料在杀菌方面的应用,特别适合伤口处理,属于生物医药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伤口细菌感染不仅会影响伤口愈合,而且会导致身体的细菌感染,严重的会危及生命。伤口的处理包括在局部伤口表面使用抗菌剂或涂抹软膏,但传统的抗菌剂会导致细菌耐药性。这种细菌耐药性是一种健康威胁,会影响对于细菌引起的疾病的治疗。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发展非传统的杀菌剂。四羟甲基硫酸磷在1997年作为一种新的杀菌剂被报道,并在同年获得美国环境保护机构的绿色化学品奖。研究表明四羟甲基硫酸磷不会对细菌产生耐药性。但是,现有技术中四羟甲基硫酸磷主要通过溶液形式来用于表面伤口处理,由于水分容易挥发,而不能实现持续有效的杀菌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四羟甲基硫酸磷杀菌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缓释四羟甲基硫酸磷活性成分,生物相容性好,且具有保湿,杀菌,吸附伤口分泌物及促进伤口愈合功能的DNA凝胶杀菌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低成本制备所述DNA凝胶杀菌材料的方法,该方法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DNA凝胶杀菌材料的应用,DNA凝胶杀菌材料应用于杀菌,对大肠杆菌和金葡萄球菌等常见均具有较好的灭活作用,还可以促进伤口愈合,特别适合于伤口的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DNA凝胶杀菌材料,其包含四羟甲基硫酸磷活性成分与DNA凝胶载体材料。
优选的方案,DNA凝胶杀菌材料由四羟甲基硫酸磷和DNA在溶液体系中自组装而成。
优选的方案,DNA与四羟甲基硫酸磷的质量比为2~5:5~10。本发明的DNA凝胶杀菌材料
优选的方案,所述DNA为从鲑鱼精中提取的双链DNA。大量实验表明,从鲑鱼精中提取的双链DNA在水溶液中溶解性好,可以提高其在水溶液中的浓度,有利于DNA凝胶的生成,且其DNA是双链DNA,同时富含极性基团,易于被四羟甲基硫酸磷通过静电作用交联结合形成大分子凝胶,这些特点是其他DNA难以同时具备的。该DNA从Sigma公司购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DNA凝胶杀菌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DNA与四羟甲基硫酸磷在水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反应,即得。
优选的方案,所述自组装反应是先在40~50℃反应2~3h,再在冰浴中反应4~5h。先在40~50℃有利于DNA与四羟甲基硫酸磷充分溶解并发生络合反应,再在冰浴中(0℃左右)反应,有利于凝胶的生成。
优选的方案,所述水溶液中DNA浓度在20mg/mL~50mg/mL之间,四羟甲基硫酸磷浓度在50mg/mL~100mg/mL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DNA凝胶杀菌材料的应用,将其应用于制备具有灭活细菌及促进伤口愈合功效的药剂。
优选的方案,所述细菌包括大肠杆菌和/或金葡萄球菌。本发明的DNA凝胶杀菌材料理论上可以应用于自然界的任意细菌灭活,常见的如大肠杆菌或金葡萄球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87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