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结构反应釜内衬用耐温耐酸防腐涂料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96962.3 | 申请日: | 201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0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胡智泉;蒋阳亮;蒋博;王江;刘石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阳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3/10 | 分类号: | C09D163/10;C09D5/08;C09D7/61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天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周舟 |
地址: | 2142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结构 反应 内衬 耐温 耐酸 防腐涂料 | ||
一种钢结构反应釜内衬用耐温耐酸防腐涂料,包括了A、B两种组份,以质量比为1:(0.01‑0.1)组成;A组份由酚醛环氧乙烯基树脂、纳米钛粉、溶剂、偶联剂、分散剂、流平剂、促进剂、消泡剂、改性剂配伍组成,B组份由固化剂和溶剂组成,制得的本产品长期使用温度耐温可以达到200℃,短期使用温度可达300℃,涂料附着力强,耐酸抗盐蚀效果好,对含氯介质腐蚀也有较好的防腐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温耐酸防腐涂料,尤其是在钢结构反应釜内衬用耐温耐酸防腐涂料。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加热、蒸发、合成、分解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容器,用来完成水解、中和、结晶、蒸馏、蒸发、储存、氢化、烃化、聚合、缩合、加热混配、恒温反应等工艺过程的容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多个领域。反应釜压力大,温度高,介质腐蚀性强,在连续使用反应釜的过程中,腐蚀问题始终是限制其达到正常使用寿命的瓶颈。
反应釜的腐蚀破坏,大部分是由于在高温高压及强腐蚀介质中产生的。常见的反应釜腐蚀问题主要有孔蚀、下封头应力腐蚀、不锈钢衬里腐蚀、蒸压反应釜的腐蚀等4种。根据腐蚀的成因和机理,孔蚀、下封头应力腐蚀常常从反应釜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上进行控制,如孔蚀产生主要取决于金属材料和腐蚀介质的种类。在介质静滞的条件下,尤其是有覆盖物的表面上,不锈钢孔蚀多发生于此,然而在有流速的环境中,通常会使孔蚀减轻或基本停止,从而减轻反应釜的腐蚀。因此可以通过优选材质、优化反应釜结构,尽量减少易滞留腐蚀介质的空间,将金属的连接处加工得光滑些可有效预防孔蚀。而预防下封头应力腐蚀可去除夹套或改善夹套结构或喷丸处理等。而不锈钢衬里腐蚀,表现在破裂后的衬里表面,可见有明显的点蚀坑,深浅各异且分布不均匀,中间部位较密,其余较稀少;底部有浅而大的蚀坑。其腐蚀的机理复杂,包括物理溶解,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等。复杂的腐蚀机制使其防护显得尤为困难。
针对不锈钢衬里的腐蚀,目前主要措施是对不锈钢内衬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减少衬里表面的不均匀性,从而提高材料的耐蚀性能和点蚀电位,这对于防止点蚀及应力腐蚀破裂的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南方某化工机械厂生产的1Crl8Ni9Ti衬里反应釜在一般的化工生产中使用情况很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也有用户投诉使用一年多甚至不到一年就破裂泄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钢结构反应釜内衬用耐温耐酸防腐涂料,在连续使用反应釜的过程中,耐酸抗盐蚀效果好,对含氯介质腐蚀也有较好的防腐效果。
具体是这样实施的:一种钢结构反应釜内衬用耐温耐酸防腐涂料,包括了A、B两种组份,其特征在于A、B两种组份的质量比为1:(0.01-0.1);
所述A组份的原料质量配比为:以酚醛环氧乙烯基树脂100份为基准,外加:纳米钛粉40-80份,溶剂40-50份,偶联剂1-9份,分散剂1-9份,流平剂1-9份,促进剂1-9份,消泡剂1-9份,改性剂5-20份,其中:
酚醛环氧乙烯基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10000,羟基当量为250-2500g/eq;
纳米钛粉的粒度范围为30nm-200nm,纯度>99.5%;
偶联剂为氨基硅烷、钛酸丁酯的一种或组合;
流平剂为聚醚改性硅氧烷或聚酯改性硅氧烷或烷基改性硅氧烷,所述聚醚改性硅氧烷、聚酯改性硅氧烷的分子量范围3000-15000,n+m范围50-200,烷基改性硅氧烷分子量范围7000-12000,n+m范围30-50;
分散剂为聚丙烯酸酯、油酸钠、德国BYK-161型分散剂的一种或组合;
促进剂为环烷酸钴或二甲基苯胺;
消泡剂为聚氧丙烯甘油醚或德国BYK-A555型消泡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阳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宜兴阳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969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