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膜气泵电动机及其气缸座组合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92810.6 | 申请日: | 2018-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5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卢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科际精密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5/047 | 分类号: | F04B45/047;F04B39/12;F04B39/14;H02K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罗焕清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缸座 电动机 隔膜气泵 组合结构 组装效率 隔膜泵 通气板 卡槽 电动机输出轴 活塞驱动机构 设备技术领域 技术要点 内部中空 排气装置 一体设置 转动连接 组装作业 泵体 卡接 上卡 外壁 组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膜气泵电动机及其气缸座组合结构,涉及泵体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隔膜泵组装作业麻烦,组装效率有限的技术问题。其技术要点包括电动机以及气缸座,所述电动机输出轴位于气缸座内转动连接有活塞驱动机构,所述气缸座远离电动机一端固定有通气板,所述通气板上卡接有排气装置,所述气缸座内部中空设置,所述电动机外壁上开设有卡槽,所述气缸座朝向电动机一侧一体设置有卡接于卡槽内的卡块,本发明具有方便隔膜泵的组装,提升组装效率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泵体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隔膜气泵电动机及其气缸座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在公布号为CN10434366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隔膜泵,包括缸筒,所述缸筒内设置有进料通道和多个周向设置的进出料控制单元,每个所述进出料控制单元包括浆料容置腔体及出料口、用于将浆料从所述进料通道吸入所述浆料容置腔体及将所述浆料由所述出料口排出的单向阀组件和用于控制所述单向阀组件的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前端伸入所述浆料容置腔体中,且与所述单向阀组件相对设置;
所述隔膜泵还包括润滑油腔,设置在所述润滑油腔内、用于依次驱动每个所述活塞组件的驱动组件及用于冷却所述润滑油腔的冷却系统。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隔膜泵,其一般包括电机与缸筒,电机的输出轴上通过曲柄转动连接缸筒内的驱动组件,使得驱动组件在缸筒中做活塞运动,实现气体吸入缸筒内并排出的气体输送作业。缸筒连接有底座,缸筒通过底座与电机之间穿设螺栓进行固定,驱动组件安装于电机输出轴伸出底座一侧。由于在隔膜泵组装时需要先安装底座,再安装缸筒与驱动组件,且缸筒通过底座与电机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使得其组装作业较为麻烦,降低了组装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膜气泵电动机及其气缸座组合结构,其具有方便隔膜泵的组装,提升组装效率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隔膜气泵电动机及其气缸座组合结构,包括电动机以及气缸座,所述电动机输出轴位于气缸座内转动连接有活塞驱动机构,所述气缸座远离电动机一端固定有通气板,所述通气板上卡接有排气装置,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座内部中空设置,所述电动机外壁上开设有卡槽,所述气缸座朝向电动机一侧一体设置有卡接于卡槽内的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动机的输出轴转动使得活塞驱动机构在气缸座内进行活塞运动,气缸座内的空气在活塞运动的作用下输送穿过通气板并从排气装置中排出。通气板与气缸座一体设置,且气缸座的内部中空,保证气缸座内的活塞驱动机构具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塞运动,保证出气效果。气缸座侧周壁上的卡块与电动机外周壁上的卡槽卡接。相对于现有电动机与底座通过螺栓固定的连接方式,通过卡块与卡槽的卡接配合,使得气缸座与电动机实现快速安装,从而在保证连接结构稳定的同时,方便了电动机与气缸座的组装作业,提升隔膜泵的组装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缸座侧壁上位于所述卡块侧壁处开设有进气槽,所述进气槽远离气缸座开口面的槽壁面延伸开设至所述电动机的轴端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气槽延伸开设至电动机的轴端面上,使得进气槽的槽壁面平行或者高于电动机的轴端面,通过电动机的轴端面与进气槽之间形成的空隙实现气缸座内空气的流入,以保证隔膜泵内空气的正常流通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插接连通于所述气缸座通气板上的钟形套管以及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套设在钟形套管外侧,所述排气管朝向气缸座一面的侧壁上朝向气缸座延伸有卡接块,所述气缸座临近钟形套管一侧的外壁上开设有供卡接块卡接的卡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钟形套管通过排气管卡接固定在排气管与气缸座之间,在保证钟形套管位置的稳定性以及气缸座内气路通畅的同时,方便气缸座与排气管之间的快速安装,从而进一步提升隔膜泵的组装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科际精密器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科际精密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928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