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双通道单可动件进气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91754.4 | 申请日: | 2018-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63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马力;朱守梅;彭暑彬;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K1/06 | 分类号: | F02K1/06;F02C7/042;B64D3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王雪芬 |
地址: | 10007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双通道 单可动件进气 调节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双通道单可动件进气调节装置,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本发明装置可动件的移动方式均为轴向移动,结构简单,便于调节;本发明装置作动系统置于机匣外,减少了作动系统的热防护需求。本发明装置所采取的调节方法,可以对调节内层通道流量的同时,外层通道流量也被控制,两个通道流量同步控制,减小了发动机模态转换调节时间。本发明的装置进、出口均为圆形接口,便于与进气道出口、发动机入口连接。轴对称的整体结构便于加工;基于本发明设计的进气调节装置,可以满足轴对称组合发动机的进气调节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双通道单可动件进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出现了一类新型吸气式组合循环发动机。该组合循环发动机将低、高速使用的发动机集成为一体,有机组合两种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形成一体化的吸气式组合循环发动机。发动机整体呈轴对称形式,低速发动机和高速发动机入口处在同一轴向位置,一个呈圆形在通道内层,另一个呈环形围绕在内层通道入口周围,形成圆形的内层通道和环形的外层通道。以内层通道是低速用发动机通道,外层通道是高速用发动机通道为例,这种组合发动机的工作模式可大体描述如下:低速飞行时,外层通道完全关闭,只有低速用发动机进气并工作;高速飞行时,内层通道完全关闭,只有高速用发动机进气并工作;低、高速用发动机工作模式切换过程中,两种发动机同时工作,推力随切换过程变化,所需流量也随之变化。在进气道是单通道出口的情况下,调节来流向内、外通道流量分配的装置是上述组合循环发动机研制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
将上述组合循环发动机中低速用发动机和高速用发动机两种发动机工作模式切换过程称为模态转换过程。模态转换工作过程中,需经历低速用发动机流量降低、推力输出下降,高速用发动机流量升高、推力输出上升的过程,以及上述过程的逆过程。在模态转换前后,即单独低速用发动机或高速用发动机工作状态下,高速用发动机或低速用发动机所需的流量为零。
飞行过程中,进气道捕获一定流量的流动,出口为单通道。模态转换工作过程中,发动机高、低速两个通道需要同时通过流动,入口为双通道,且流量发生变化。为保证低、高速用发动机保持一定推力,进气道出口至发动机入口的流动需要保持足够高的总压恢复系数。随着模态转换的进行,发动机高、低速通道入口压力发生变化。这样,发动机在模态转换过程中,进气道单通道出口流动需要变为向两个发动机通道提供流量变化的、适应发动机入口压力的、具备足够高总压恢复系数的双通道流动。同时,发动机入口还需要保持足够低的流场畸变度,以保证发动机工作的正常进行。发动机的内、外层通道入口,就是两种速度下使用的发动机的入口。因此,为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模态转换过程中,将进气道单通道出口流动转变为具备一定流场品质的发动机内、外层通道流动并进行流动调节是十分重要的。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流动调节装置,使发动机模态转换过程中进气道出口单通道流动转变为具备一定流场品质的发动机内、外层通道流动。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双通道单可动件进气调节装置,包括:外机匣前段1、外机匣后段2、外通道支板3、内通道机匣4、中心锥支板5、中心锥后段6、中心锥前段7、可动导流环8、可动导流环作动系统9和可动导流环作动支板10;
所述中心锥前段7套在中心锥后段6外,形成中心锥;中心锥后段6通过中心锥支板5与内通道机匣4连接。可动导流环作动支板10穿过外机匣前段1,一端与可动导流环作动系统9连接,另一端连接可动导流环8。可动导流环8后段套接在内通道机匣4外;内通道机匣4通过外通道支板3与外机匣后段2连接,同时尾端连接内通道发动机入口;外机匣后段2前端与外机匣前段1连接,尾段连接外通道发动机入口;外机匣前段1前端与进气道出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917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