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管廊安全监测的仪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90606.0 | 申请日: | 2018-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2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白登辉;王家良;付韵潮;陈哲;杨艳梅;龚克娜;邱壮;车晓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胡晓丽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央处理器 现场监测 异常报警模块 储存模块 通讯模块 仪表 可扩展 中央处理器连接 神经网络程序 安全监测 供能模块 现场数据 仪表系统 综合管廊 建模 烧写 采集 发送 供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安全监测的仪表系统,包括可扩展通讯模块、中央处理器、现场监测仪表、供能模块、异常报警模块、储存模块,其中:所述可扩展通讯模块与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中烧写有神经网络程序;所述现场监测仪表、异常报警模块、储存模块均与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现场监测仪表用于采集现场数据,并发送该现场数据至中央处理器与神经网络程序一起进行建模;所述供能模块为可扩展通讯模块、中央处理器、现场监测仪表、异常报警模块、储存模块供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综合管廊监测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综合管廊安全监测的仪表系统。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是在城市道路、厂区等地下建造的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给水等多种市政公用管线集中在一体,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综合管廊将主要市政管线容纳其中,便于平时检修,避免对地面交通、景观及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地下综合管廊为一种密闭性地下构筑物,其内部各参数监测系统(例如:温度监测仪、湿度监测仪等)是管内工作人员正常工作的保障。目前各仪表大多采用有线传输的方式,布线较繁琐。并且不具备远程或者现场异常报警功能。对管内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不具备远程或者现场异常报警功能,以及对管内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的缺点,提供一种综合管廊安全监测的仪表系统,该系统能解决目前各仪表大多采用有线传输的方式,布线较繁琐。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综合管廊安全监测的仪表系统,包括可扩展通讯模块、中央处理器、现场监测仪表、供能模块、异常报警模块、储存模块,其中:所述可扩展通讯模块与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中烧写有神经网络程序;所述现场监测仪表、异常报警模块、储存模块均与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现场监测仪表用于采集现场数据,并发送该现场数据至中央处理器与神经网络程序一起进行建模;所述供能模块为可扩展通讯模块、中央处理器、现场监测仪表、异常报警模块、储存模块供电。
所述可扩展通讯模块与中央处理器连接,若综合管廊内设置有运营平台,则可以通过可扩展通讯模块与本系统通讯。现场监测仪表将测量的数据传输到中央处理器,并在储存模块中保存。神经网络程序通过中央处理器的接口烧写入其内,并根据现场监测仪表测量的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建模,拟合出参数的历史曲线,并对下一个时间点的数据进行预测,当下一个时间点实际测量的数据与预测数据的偏差达到阈值时,由中央处理器给异常报警模块信号,进行报警。
进一步的,所述中央处理器为AC620Altera FPGA开发板,所述神经网络程序通过所述AC620Altera FPGA开发板的UART接口烧写。
进一步的,所述可扩展通讯模块为利尔达NB05-01/NB08-01型窄带通讯模组,该利尔达NB05-01/NB08-01型窄带通讯模组通过所述AC620Altera FPGA开发板的SPI接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现场监测仪表包括温度仪、湿度仪,且所述温度仪、湿度仪均有RS485总线通讯功能,所述温度仪、湿度仪通过RS485总线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神经网络程序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进一步的,所述异常报警模块包括TFTLCD液晶显示屏模块、蜂鸣器,所述TFTLCD液晶显示屏模块连接在所述AC620Altera FPGA开发板的VGA接口,所述蜂鸣器连接在所述AC620Altera FPGA开发板的PWM口。
进一步的,所述储存模块为24LC64EEPROM。
进一步的,所述供能模块为镇流器,该镇流器输入端接入220V的市电,该镇流器输出端为可扩展通讯模块、中央处理器、现场监测仪表、异常报警模块、储存模块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未经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906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