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高压直流电弧防护结构的接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67128.1 | 申请日: | 2018-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3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H50/02 | 分类号: | H01H50/02;H01H5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吴佳 |
地址: | 10085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直流 电弧 防护 结构 接触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高压直流电弧防护结构的接触系统,包括陶瓷座、两个静触头、动触头和传动杆,所述静触头安装在所述陶瓷座上,所述动触头分别与两个所述静触头接触配合;所述传动杆一端与所述动触头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接收来自电磁系统的动力进而带动动触头直线往复运动;所述陶瓷座上设有用于切断两个静触头之间电弧溅射物连接的防护结构。本发明的接触系统,通过在陶瓷座上两个静触头之间设置防护结构,可以有效阻止两个静触头之间电弧溅射物的连接,增加爬电距离,制约了接触器电寿命指标的介质耐压水平得到了提高,接触器的电寿命也随之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高压直流电弧防护结构的接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接触器逐渐朝着高电压、大电流的方向发展。电压、电流的升高势必会增大触头通断瞬间的电弧能量,加大熄弧难度;另外,直流电流不存在过零点,导致电压电流升高后电弧更难熄灭、燃弧时间更长。发生燃弧时,伴随蒸发和喷溅现象。蒸发和喷溅产生的飞溅物会降低接触器的介质耐压,是接触系统失效的重要原因。
为了提高接触器的电寿命,通常的做法有提高触头耐烧蚀性,填充气氛,采用磁吹灭弧等手段,但是仅采用以上技术手段对于接触器电寿命提高有限,特别是当接触器双向通电时,磁吹灭弧几乎是无效的,此时接触器的电寿命是很低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高压直流电弧防护结构的接触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高压直流电弧防护结构的接触系统,包括陶瓷座、两个静触头、动触头和传动杆,所述静触头安装在所述陶瓷座上,所述动触头分别与两个所述静触头接触配合;所述传动杆一端与所述动触头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接收来自电磁系统的动力进而带动动触头直线往复运动;所述陶瓷座上设有用于切断两个静触头之间电弧溅射物连接的防护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接触系统,通过在陶瓷座上两个静触头之间设置防护结构,可以有效阻止两个静触头之间电弧溅射物的连接,增加爬电距离,制约了接触器电寿命指标的介质耐压水平得到了提高,接触器的电寿命也随之提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防护结构为开设在所述陶瓷座的内腔底部的沟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护结构采用沟槽,方便设置,而且可以有效增加两个静触头之间的爬电距离,使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时,两个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以及伴随电弧产生的溅射物很难通过沟槽,使沟槽底部保留一部分洁净区域,保证了两个静触头之间的介质耐压。
进一步,所述沟槽为若干条且横设在两个所述静触头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沟槽横设在两个静触头之间,对静触头四周产生的溅射物都能够起到阻隔效果。
进一步,所述沟槽为三条且呈川字型结构排布。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三条沟槽,减少了工序和生产时间。
进一步,所述沟槽包括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和第三沟槽,所述第一沟槽为直线型结构,所述第二沟槽和第三沟槽均为弧形结构且分别半包围设置在两个静触头的一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静触头一侧半包围的设置弧形结构的第二沟槽或第三沟槽,可对静触头四周产生的溅射物都能够起到阻隔效果,而且能够尽早的将溅射物阻隔在静触头的四周。
进一步,所述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和第三沟槽分别为一条,所述第一沟槽垂直于两个所述静触头中心之间的连线设置,所述第二沟槽和第三沟槽分别关于所述第一沟槽对称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三条沟槽,方便生产制造,节约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未经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71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继电器效率补偿电路以及系统
- 下一篇:继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