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丙烯醛水合制备3-羟基丙醛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61059.3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4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聂勇;王一磊;解庆龙;计伟荣;夏凡;卢美贞;梁晓江;于凤文;计建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45/64 | 分类号: | C07C45/64;C07C47/19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床反应器 催化剂床层 羟基丙醛 水合反应装置 丙烯醛水合 微波腔体 制备 丙烯醛水溶液 微波发生装置 连续催化 内部设置 生产效率 水合反应 微波加热 丙烯醛 微波腔 微波 体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丙烯醛水合制备3‑羟基丙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反应在水合反应装置内进行,所述水合反应装置包括微波腔体、固定床反应器和催化剂床层,固定床反应器内部设置催化剂床层,所述固定床反应器设于微波腔体内,微波腔体与微波发生装置连接;丙烯醛水溶液进入固定床反应器内,在微波的作用下,丙烯醛在固定床反应器的催化剂床层进行连续催化水合反应得到3‑羟基丙醛。本发明利用微波加热,可以使物料快速均匀升温,并且能够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反应过程操作简单,该装置能够长期连续稳定地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醛水合制备3-羟基丙醛的方法。
背景技术
3-羟基丙醛是以丙烯醛为原料制备1,3-丙二醇的中间产物。1,3-丙二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在化妆品、刹车油、热塑性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特别是能够合成性能优异的聚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 1,3-丙二醇酯(PTT),PTT纤维因具有优于涤纶和锦纶的特性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其市场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长。将丙烯醛首先通过水合反应得到3-羟基丙醛,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设备要求不高,投资低,且后续加氢工艺成熟等优点。
中国专利CN 1238321C,CN 100417443C,CN 1184183C及美国专利US 5,015,789使用螯合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40~60 ℃,空速0.5~1.5 h-1下进行水合反应,丙烯醛转化率为50%~85%,3-羟基丙醛选择性可达70%~95%。美国专利US 5,276,201以H3PO4/TiO2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50~70 ℃、空速0.5 h-1的条件下进行水合反应,丙烯醛转化率为50%左右,3-羟基丙醛选择性为81%左右。美国专利US 5,171,898使用釜式反应器进行丙烯醛水合反应,在50 ℃下反应4小时,丙烯醛转化率为90.5%,3-羟基丙醛选择性为82.8%。但是,上述丙烯醛水合制备3-羟基丙醛的方法都存在反应速率慢、反应时间长、生产效率低等问题,而且釜式反应器也不适合连续化操作,因此丙烯醛水合制3-羟基丙醛目前还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丙烯醛水合制备3-羟基丙醛的方法,它是一种反应速率快、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的制备3-羟基丙醛的新方法。
所述的一种丙烯醛水合制备3-羟基丙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在水合反应装置内进行,所述水合反应装置包括微波腔体、固定床反应器和催化剂床层,催化剂床层设置在固定床反应器内部,所述固定床反应器设于微波腔体内,微波腔体与微波发生装置连接;丙烯醛水溶液进入固定床反应器内,在微波的作用下,丙烯醛在固定床反应器的催化剂床层进行连续催化水合反应得到3-羟基丙醛。
所述的一种丙烯醛水合制备3-羟基丙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床层设置于固定床反应器中部,以使进入固定床反应器内的丙烯醛水溶液,在微波的作用下预热至反应温度后,进入催化剂床层进行连续催化水合反应。
所述的一种丙烯醛水合制备3-羟基丙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醛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30%,丙烯醛催化水合反应的温度为35~70℃。
所述的一种丙烯醛水合制备3-羟基丙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床层中的催化剂为固载化无机酸、分子筛、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螯合型离子交换树脂或弱酸型离子交换树脂。
所述的一种丙烯醛水合制备3-羟基丙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固载化无机酸为H3PO4/TiO2或H2SO4/SiO2;分子筛的型号为HM或HZSM-5;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型号为A-36或A-119;螯合型离子交换树脂的型号为D-751或TP-207;弱酸型离子交换树脂的型号为IRC-747或HC-4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10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