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水性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59183.6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5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于郭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长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81/00 | 分类号: | C08G81/00;C08G63/49;C08G63/78;C09D187/00;C09D5/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胡拥军;糜婧 |
地址: | 312073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性醇酸树脂 改性 改性树脂 酸价 制备 酚醛环氧树脂 环氧酚醛树脂 偏苯三酸酐 酚醛树脂 亚麻油酸 苯甲酸 多元醇 多元酸 二甲苯 反应釜 中和剂 助溶剂 | ||
本发明公开了改性水性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改性水性醇酸树脂通过以下步骤制得:S1,将亚麻油酸、苯甲酸、多元酸、多元醇加入反应釜,于240~260℃下反应一段时间;S2,将步骤S1的产物降温至200~220℃,然后加入改性树脂继续进行反应,改性树脂选自酚醛树脂、酚醛环氧树脂以及环氧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S3,当步骤S2的反应产物酸价达到7mgKOH/g~15mgKOH/g时,加入偏苯三酸酐、可选择地加入二甲苯,进行反应;S4,当步骤S3的反应产物的酸价达到35mgKOH/g~40mgKOH/g时,降温加入助溶剂、中和剂,制得改性水性醇酸树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性涂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性水性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性醇酸树脂是由多元醇、多元酸与植物油(酸)或其他脂肪酸经酯化、缩聚而成的高酸值低粘度树脂。该树脂用有机胺中和后制得的水性涂料具有附着力强、硬度高、耐冲击以及VOC排放量低等优点。但是水性醇酸树脂的缺点主要是干燥速度慢、耐水性差。在专利号为201310157784.4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酚醛树脂改性水性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涂料,通过在水性醇酸树脂中引入酚醛树脂,得到硬度高、耐盐雾性优异的水性醇酸树脂。但是酚醛树脂改性后的水性醇酸树脂还存在以下缺点:酚醛树脂一步法反应接枝不完全,导致树脂形成涂膜后,容易析出酚醛树脂颗粒。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水性醇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其干燥速度快、耐水性好,且不存在现有技术中颗粒析出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改性水性醇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亚麻油酸、苯甲酸、多元酸、多元醇加入反应釜,于240~260℃下反应一段时间;
S2,将所述步骤S1的产物降温至200~220℃,然后加入改性树脂继续进行反应,所述改性树脂选自酚醛树脂、酚醛环氧树脂以及环氧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S3,当所述步骤S2的反应产物酸价达到7mgKOH/g~15mgKOH/g时,加入偏苯三酸酐、可选择地加入二甲苯,进行反应;
S4,当所述步骤S3的反应产物的酸价达到35mgKOH/g~40mgKOH/g时,降温加入助溶剂、中和剂,制得改性水性醇酸树脂。
进一步地,所述多元醇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季戊四醇、三羟甲基丙烷、丙三醇。
进一步地,所述多元酸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间苯二甲酸、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
进一步地,所述助溶剂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乙二醇单丁醚、丙二醇甲醚、丙二醇乙醚。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加入40~50质量份的亚麻油酸、5~6质量份的苯甲酸、11~13质量份的多元酸、9~12质量份的多元醇;所述步骤S2中加入5~10质量份的改性树脂为;所述步骤S3中加入3~4质量份的偏苯三酸酐、0~2质量份的二甲苯;所述步骤S4中,加入25~30质量份的助溶剂、6~8质量份的中和剂。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酚醛树脂改性水性醇酸树脂容易析出颗粒的问题,并且本发明的改性水性醇酸树脂的干燥速度、耐中性盐雾性以及耐水性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性水性醇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亚麻油酸、苯甲酸、多元酸、多元醇加入反应釜,于240~260℃下反应一段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长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绍兴长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91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