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电商平台的商品防伪溯源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57081.0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5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徐颂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颂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卢泽明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假冒伪造商品 溯源 商品防伪 上架 唯一识别码 商品包装 编码系统 标准物品 购买商品 交易流程 交易验证 流通环节 商品信息 正品 供应链 防伪 流通 环节 兼容 验证 发布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商平台的商品防伪溯源方法和系统,该方法是通过在商品包装上设置商品唯一识别码,同时在商品信息发布流程中设置扫码上架验证环节和在交易流程中设置扫码交易验证环节。这样,即可实现扫码上架、扫码卖出,有效杜绝假冒伪造商品进入电商平台流通,既保证电商平台买家购买商品为正品,又可大大提高电商平台商誉,而且可全面兼容到现有标准物品编码系统,有效杜绝假冒伪造商品进入供应链的各个流通环节,进一步降低假冒伪造商品进入电商平台流通的可能性,达到防伪溯源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电商平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商平台的商品防伪溯源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网购,已成了时下最流行的购物方式,其以快捷、便利、价格优惠等优点逐渐取代实体店购物模式。但是,近年来各大网络电商平台都存在一直想解决但无法解决的缺陷问题---假冒伪造商品的流通和侵犯知识产权问题,因此各大网络电商平台常常收到投诉和被起诉;为此,有的网络电商平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组建专门部门处理投诉和被起诉等问题,但依然无法杜绝、制止假冒伪造商品的流通,即存在侵犯知识产权情况。
另外,物品编码是数字化的“物”信息,是现代化、信息化的基石。近年来不断出现的供应链创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地球等新概念、新技术、新应用,究其根本,仍是以物品编码为前提。物品编码系统的数据载体主要是条形码,而射频标签作为新技术也在探索中。标准物品编码系统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GS1系统编码(当然,还有库德巴码等其他码制系统),当前在国内和国际市场流通的商品或货物通用条形码大多用的是GS1系统编码。
供应链标准化、信息化、智慧化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点领域,但传统的供应链信息化技术所依托的通用条形码机器识读存在两个缺陷:其一是通用条形码本身只能反映商品的种类属性,并不能反映单件商品的个体属性,因此在数据标准化快速采集上存在缺陷;其二是无法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
现有的“一物一码”防伪溯源技术措施大多以“防伪码”为防伪特征,这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一旦防伪特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被复制,就起不到防伪溯源的作用。当然,用覆盖涂层或将防伪特征隐藏在包装中能避免这一缺陷,但又带来了查询不便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防伪溯源技术措施都是孤立的,无法与具有商品货物个体属性的供应链数据标准化快速采集联系在一起。
本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实现扫码上架、扫码卖出,有效杜绝假冒伪造商品进入电商平台流通,保证电商平台拟销售商品的正品和电商平台的商誉,而且可全面兼容到现有标准物品编码系统,有效杜绝假冒伪造商品进入供应链的各个流通环节,进一步降低假冒伪造商品进入电商平台流通的可能性,达到防伪溯源目的的适用于电商平台的商品防伪溯源方法和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电商平台的商品防伪溯源方法,包括:
在商品包装上设置商品唯一识别码,实现一物一码,信息存储系统中存储有商品唯一识别码;
在商品信息发布流程中设置上架验证环节:电商平台卖家客户端对拟销售商品上的商品唯一识别码进行扫描识别、上传至电商平台服务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进入商品信息发布流程的下一环节;
在交易流程中设置交易验证环节:卖家客户端扫描识别拟销售商品的商品唯一识别码、并上传至电商平台服务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进入交易流程的下一环节。
进一步地,所述上架验证环节具体为:首先电商平台卖家客户端对拟销售商品上的商品唯一识别码进行扫描识别,并上传至电商平台服务端;接着电商平台服务端依据信息存储系统中存储的商品唯一识别码对卖家客户端上传的商品唯一识别码进行一致性验证;最后在验证通过后进入商品信息发布流程的下一环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颂,未经徐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70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客户回访方法、装置及设备
- 下一篇:基于物联网的汽车养护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