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造粒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53946.6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36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秋山直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J2/10 | 分类号: | B01J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造粒体 制造 方法 以及 装置 | ||
一种造粒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使用在干燥状态下对粉体进行搅拌的干式搅拌机和位于干式搅拌机的铅直方向下侧、对粉体进行搅拌的湿式搅拌机。在湿式搅拌机中,将粉体与液体成分一起进行搅拌而形成造粒体。湿式搅拌机具有:中心轴配置于横向的圆筒形状的搅拌室;在搅拌室内绕圆筒形状的中心轴旋转的剪切叶片;以及在搅拌室内沿着圆筒形状的侧面即内壁旋转的搅拌叶片。在搅拌叶片通过比搅拌室的中心轴靠铅直方向上侧的位置时,使搅拌叶片摆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粉体和液体成分粒状化的制造造粒体的方法以及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通过在向粉体添加液体成分之前对粉体进行搅拌的干式搅拌、和将粉体与液体成分一起进行搅拌的湿式搅拌这两个阶段的搅拌来制造造粒体的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将粉体和液体成分以液体成分比被称为糊(英文:paste)的物质的液体成分略少的配合比进行混合而形成粒状的造粒体。日本特开2017-104784记载的技术是其例。在该文献的技术中,如其图1所示,使用“干式混合机1”和“湿式混合机2”。在“干式混合机1”中没有液体成分地搅拌·混合粉体,之后在“湿式混合机2”中将粉体与溶剂一起搅拌而得到造粒体。并且,造粒体利用“A辊41”和”B辊42”而形成“造粒体片35”。
发明内容
然而,在所述的以往的技术中,存在以下那样的问题点。在制造的造粒体中,会产生粗大的粒径的造粒体。在日本特开2017-104784中也大体提出“大颗粒的粒子的形成”是一个问题。在日本特开2017-104784中为了解决该问题,而将在“湿式混合机2”得到的造粒体立即用于成膜而形成“造粒体片35”。由此,在引起造粒体的保存期间的液体成分消失和/或因粒彼此的粘结而造成的粗大颗粒化之前完成造粒体的成膜。
但是,即便这样也并不足够,在“湿式混合机2”中得到的造粒体中本来就包括了一定程度的粗大颗粒。其原因在于,“湿式混合机2”内的粉体的一部分几乎没有用于搅拌。即,从“干式混合机1”向“湿式混合机2”供给后,早期滞留于“湿式混合机2”内的底部的粉体之后没有受到“细粒刃21”的搅拌。作为其对策,利用“抬起刃22”将滞留于底部的粉体掬起。然而,一部分的粉体会成为附着于“抬起刃22”的状态,因此,结果这样的粉体没有充分地受到搅拌而成为粗大颗粒。
本发明提供抑制得到的造粒体自身中的粗大颗粒的生成的造粒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造粒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使用干式搅拌机,在干燥状态下对粉体进行搅拌;和使用位于干式搅拌机的铅直方向下侧的湿式搅拌机,将从干式搅拌机供给的粉体与液体成分一起进行搅拌而形成造粒体,湿式搅拌机具有:中心轴配置于水平方向的圆筒形状的搅拌室;在搅拌室内绕中心轴旋转的剪切叶片;以及在搅拌室内沿着圆筒形状的侧面即侧壁面旋转的搅拌叶片,在搅拌叶片通过比搅拌室的中心轴靠铅直方向上侧的位置时,使搅拌叶片摆动。
另外,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造粒体的制造装置具备:干式搅拌机,其构成为在干燥状态下对粉体进行搅拌;和湿式搅拌机,其位于干式搅拌机的铅直方向下侧并构成为对粉体进行搅拌,湿式搅拌机构成为,将从干式搅拌机供给的粉体与液体成分一起进行搅拌而形成造粒体,湿式搅拌机具有:圆筒形状的搅拌室,其中心轴配置于水平方向;剪切叶片,其构成为在搅拌室内绕中心轴旋转;搅拌叶片,其构成为在搅拌室内沿着圆筒形状的侧面即侧壁面旋转;以及施振部,其构成为在搅拌叶片通过比搅拌室的中心轴靠铅直方向上侧时使搅拌叶片摆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39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轮胎裂解炭黑造粒成品上料系统
- 下一篇:一种陶瓷干粉增湿造粒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