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WIFI实现远程控制的电饭煲蒸煮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53715.5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0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周洲;侯开虎;宋扬扬;姚洪发;张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A47J36/32;A47J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饭煲 云端服务器 控制终端 用户移动 蒸煮食品 远程控制 蒸煮系统 烹饪 传送 人机交互界面 温度曲线参数 阶段参数 配料参数 温度曲线 压力曲线 移动网络 智能操作 差异性 储存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WIFI实现远程控制的电饭煲蒸煮系统及方法,包括云端服务器、电饭煲、用户移动控制终端;所述云端服务器用于储存各种蒸煮食品所需的温度曲线参数、压力曲线参数、烹饪所需阶段参数、原料及配料参数,所述云端服务器通过WIFI网络与电饭煲连接,云端服务器通过WIFI网络或移动网络与用户移动控制终端连接,所述云端服务器将信号及各种蒸煮食品的各参数分别传送至电饭煲、用户移动控制终端中,所述用户移动控制终端设有控制终端APP及人机交互界面,所述用户移动控制终端用于传送或接收云端服务器的各种蒸煮食品的各参数,本发明根据用户选择不同的蒸煮食品,不同的地区为电饭煲提供差异性的烹饪温度曲线,实现电饭煲的智能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WIFI实现远程控制的电饭煲蒸煮系统及方法,属于物联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饭煲又称作电饭锅。是通过电能转化为内能从而实现烹饪功能的炊具。因为其操作简单,安全卫生,并且具有对食物进行蒸、煮、煨、炖等多种烹饪方式,普及面宽。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电饭煲分为保温自动式、定时保温式以及新型的微电脑控制式三类。电饭煲的发明缩减了很多家庭在日常煮饭上所花费的时间。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饭煲在蒸煮类型及蒸煮时间的控制上选择越来越多,但是,由于电饭煲需要配备与这些蒸煮类型及蒸煮时间相对应的硬件,对于电饭煲本身的体积及成本要求就会提高,不利于生产制造,而制造商通常只是选择其中几个蒸煮功能并配备相应硬件进行生产,用户实际可选择的蒸煮功能较少。但是随着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用户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于蒸煮模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蒸煮功能较少的电饭煲已经很难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市场中的地位逐渐降低。
目前电饭煲主要用于米饭的烹调,而实现方式主要是控制米粒中水分的浸润程度来控制其软硬程度和口感,烹调方法单一,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目前的技术中,对于电饭煲的控制较为简单,现有的电饭煲有两到三种煮饭方式,而无论是几种,其温度曲线及蒸煮时间都是由微电脑设定好的,用户只能在固有模式上进行选择,并不能实现差异化的烹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通过WIFI实现远程控制的电饭煲蒸煮系统,本系统通过远程控制温度、压力等参数实现各食物的自动蒸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过WIFI实现远程控制的电饭煲蒸煮系统,包括云端服务器、电饭煲、用户移动控制终端;所述云端服务器用于储存各种蒸煮食品所需的温度曲线参数、压力曲线参数、烹饪所需阶段参数、原料及配料参数,所述云端服务器通过WIFI网络与电饭煲连接,云端服务器通过WIFI网络或移动网络与用户移动控制终端连接,所述云端服务器将信号及各种蒸煮食品的各参数分别传送至电饭煲、用户移动控制终端中,所述用户移动控制终端设有控制终端APP及人机交互界面,所述用户移动控制终端用于传送或接收云端服务器的各种蒸煮食品的各参数。
所述WIFI网络通过无线路由器发出,无线路由器作为AP,所述用户移动控制终端、电饭煲作为STA访问AP进行数据的传输。
所述电饭煲设有集成电路板和操作面板,所述集成电路板上设有WIFI模块和单片机,所述云端服务器通过WIFI网络与电饭煲的WIFI模块连接,所述操作面板上设有开始按键、结束按键,所述开始按键、结束按键通过线路与集成电路板上的单片机连接,电饭煲内胆的外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电饭煲盖子的内壁上设有压力传感器Ⅰ,电饭煲内胆底部的下方设有压力传感器Ⅱ,所述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Ⅰ、压力传感器Ⅱ分别通过导线与A/D转换器连接,所述A/D转换器安装在集成电路板上,所述A/D转换器与单片机连接。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通过WIFI实现远程控制的电饭煲蒸煮系统进行蒸煮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37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