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酪氨酸酶抑制剂蔓藿香烯酮和蔓藿香烷酮在面霜、洗面奶或美白乳液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50824.1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5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宋冠冠;包东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冠冠 |
主分类号: | C07D311/94 | 分类号: | C07D311/94;A61K8/49;A61Q19/00;A61Q19/02;A61Q1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9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藿香 美白 烷酮 烯酮 酪氨酸酶抑制剂 迷迭香 檀香萜 洗面奶 面霜 乳液 人参 应用 酪氨酸酶 熊果苷 螺环 日化 烯醇 玫瑰 发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酪氨酸酶抑制剂蔓藿香烯酮和蔓藿香烷酮在面霜、洗面奶或美白乳液中的应用。本发明发现,β‑檀香萜烯、表‑β‑檀香萜烯、蔓藿香烯酮、蔓藿香烷酮、姜花素A、迷迭香胺、异迷迭香胺、玫瑰螺环烯醇、α‑人参烯、β‑人参烯具有与熊果苷相似或更优异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在美白洗护日化中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领域,涉及酪氨酸酶抑制剂在面霜、洗面奶或美白乳液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皮肤的颜色与皮肤中存在的色素的种类和数量有关,黑素对皮肤颜色影响最大。黑素在表皮基底部的黑素细胞中形成。其过程为黑素细胞中的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生成多巴、多巴醌最终形成黑素。黑素转移至基底细胞中,随着表皮细胞的移行被带到表皮全层,最后随角化细胞的脱落而脱失。酪氨酸酶是黑素生成的关键酶,控制着黑素的形成过程,其活性程度对色素的沉积起主要作用(裘炳毅,化妆品化学与工艺技术大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884-888)。市场上许多美白、祛斑产品都是以抑制酪氨酸酶达到美白作用。
天然产物是指动物、植物提取物(简称植提)或昆虫、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的组成成分或其代谢产物,其中主要包括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核酸、各种酶类、单糖、寡糖、多糖、糖蛋白、树脂、胶体物、木质素、维生素、脂肪、油脂、蜡、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糖苷类、萜类、苯丙素类、有机酸、酚类、醌类、内酯、甾体化合物、鞣酸类、抗生素类等。研究发现,这些天然存在的化学成分对人体的副作用较小。
从天然化学成分中筛选得到的酪氨酸酶抑制剂用于制备日化洗护用品,不仅美白效果好,而且安全性高,一直是各大研究机构的追逐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酪氨酸酶抑制剂在面霜、洗面奶或美白乳液中的应用。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化合物蔓藿香烯酮或蔓藿香烷酮,化学结构式如下:
上述化合物用作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用途。
上述化合物在美白洗护日化中的应用。
一种美白面霜,含有有效量的上述化合物。
一种美白洗面奶,含有有效量的上述化合物。
一种美白乳液,含有有效量的上述化合物。
有益效果:
本发明发现,β-檀香萜烯、表-β-檀香萜烯、蔓藿香烯酮、蔓藿香烷酮、姜花素A、迷迭香胺、异迷迭香胺、玫瑰螺环烯醇、α-人参烯、β-人参烯具有与熊果苷相似或更优异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在美白洗护日化中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测试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
图2为阳性对照及测试的化合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IC50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具体介绍本发明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酪氨酸酶抑制剂筛选(筛选方法参照文献:任红荣等,香水莲花提取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Nat Prod Res Dev 2011,23:1122-1126)
一、实验材料
测试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化合物(化学结构见图1):
测试的化合物样品购买或自制,纯度均不低于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冠冠,未经宋冠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08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