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压无级变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47952.0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4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周嘉祺;庄昕宇;李冠楠;刘星洋;时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H39/42 | 分类号: | F16H39/42;F16H61/6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曹卫良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入侧 输出 液压无级变速器 转子 输出转速 传动杆 非线性调节 变速箱体 换向功能 无级变速 线性调节 支撑轴承 侧支撑 配流轴 输出轴 输入轴 侧柱 柱塞 轴承 | ||
1.一种液压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箱体、输入轴、输入侧支撑轴承、输入侧定子、输入侧柱塞、输入侧转子、输入侧定子传动杆、输入侧调节机构、配流轴、输出轴、输出侧支撑轴承、输出侧定子、输出侧柱塞、输出侧转子、输出侧定子传动杆和输出侧调节机构,所述输入轴通过输入侧支撑轴承固定在变速箱体的输入侧,所述输出轴通过输出侧支撑轴承固定在变速箱体的输出侧,所述输入侧转子与所述输入轴连接,所述输出侧转子与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配流轴固定在所述变速箱体上,所述配流轴位于所述输入侧转子和所述输出侧转子之间,所述输入侧定子套设在所述输入侧转子外,所述输入侧柱塞位于所述输入侧转子与所述输入侧定子之间;所述输出侧定子套设在所述输入侧转子外,所述输出侧柱塞位于所述输出侧转子与输出侧定子之间;所述输入侧调节机构固定在所述变速箱体的输入侧,所述输入侧定子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输入侧定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输入侧调节机构连接,所述输入侧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输入侧定子传动杆,带动所述输入侧定子相对所述输入侧转子的位置偏移,以调节所述输入侧定子与所述配流轴的偏心距;所述输出侧调节机构固定在所述变速箱体的输出侧,所述输出侧定子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输出侧定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输出侧调节机构连接,所述输出侧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输出侧定子传动杆,带动所述输出侧定子相对所述输出侧转子的位置偏移,以调节所述输出侧定子与所述配流轴的偏心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侧调节机构和所述输出侧调节机构均为液压缸,所述变速箱体上设置有集成阀,所述集成阀用于控制所述输入侧调节机构和所述输出侧调节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体的输入侧设置有输入侧端盖,所述变速箱体的输出侧设置有输出侧端盖,所述输入侧支撑轴承固定在所述输入侧端盖上,所述输出侧支承轴承固定在所述输出侧端盖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位于所述变速箱体内的一端设置有输入侧半联轴器,所述输入侧半联轴器与所述输入侧转子之间设置有输入侧十字滑块,所述输入轴带动所述输入侧半联轴器动作,所述输入侧半联轴器通过所述输入侧十字滑块带动所述输入侧转子动作;所述输出轴位于所述变速箱体内的一端设置有输出侧半联轴器,所述输出侧半联轴器与所述输出侧转子之间设置有输出侧十字滑块,所述输出轴带动所述输出侧半联轴器动作,所述输出侧半联轴器通过所述输出侧十字滑块带动所述输出侧转子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补油泵,所述补油泵包括补油泵盖、补油齿轮、支撑环和补油齿轮轴,所述补油泵盖固定在所述输入侧端盖上,所述补油齿轮和所述补油齿轮轴设置在所述补油泵盖与所述输入侧端盖之间,所述补油齿轮套设在所述输入轴上,所述补油齿轮轴通过所述支撑环设置在所述输入侧端盖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体内设置有输入侧固定圈和输出侧固定圈,所述输入侧固定圈用于对所述输入侧定子进行轴向定位,所述输出侧固定圈用于对所述输出侧定子进行轴向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侧柱塞与所述输入侧定子之间设置有输入侧滑靴,所述输出侧柱塞与所述输出侧定子之间设置有输出侧滑靴;所述输入侧滑靴的一端与所述输入侧柱塞连接,另一端与输入侧定子之间构成静压支撑;所述输出侧滑靴的一端与所述输出侧柱塞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输出侧定子之间构成静压支撑;所述输入侧滑靴与所述输入侧柱塞连接的一端呈球形,所述输出侧滑靴与所述输出侧柱塞连接的一端呈球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体上设置有吊装肋板,所述吊装肋板上设置有吊装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795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震推杆
- 下一篇:一种取力装置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