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员工的工作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47302.6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9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小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H04N5/232;H04W4/029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振军;吴敏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员工 工作 状态 检测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终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员工的工作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终端。所述员工的工作状态检测方法包括:获取在员工的工作区域拍摄的图像;对所述图像进行识别,以统计所述图像中员工在预设时间区间内的运动状态信息;根据所述运动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员工的工作效率。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准确地检测员工的工作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员工的工作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背景技术
为了合理安排门店(例如:餐厅或商场)内员工的数量和布局,通常需要对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行统计,而员工的工作效率通常由员工的工作状态来间接的表现。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人力对员工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例如:通过专门的人员观察门店内员工在工作区域内的表现(例如:和顾客的交流情况、在门店的走动情况等)以及员工在预设时间内(例如:一天内)所成交的下单量。
但是,利用人力进行员工工作状态的检测会产生较大的人力成本,而且不可避免的会掺杂主观的判断因素,造成对员工工作状态判断不准确,最终影响对员工工作效率的统计。
如何准确检测员工的工作状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准确地检测员工的工作状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员工的工作状态检测方法,包括:获取在员工的工作区域拍摄的图像;对所述图像进行识别,以统计所述图像中员工在预设时间区间内的运动状态信息;根据所述运动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员工的工作效率。
可选的,所述运动状态信息包括移动轨迹,根据所述运动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员工的工作效率包括:计算所述移动轨迹的总长度;将所述移动轨迹的总长度与预设长度进行对比,以确定所述员工的工作效率。
可选的,所述预设长度包括第一预设长度以及第二预设长度,其中,第一预设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将所述移动轨迹的总长度与预设长度进行对比,以确定所述员工的工作效率包括:若所述移动轨迹的总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长度,则确定所述员工的工作效率为高等级;若所述移动轨迹的总长度在所述第一预设长度与第二预设长度之间,则确定所述员工的工作效率为中等级;若所述移动轨迹的总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长度,则确定所述员工的工作效率为低等级。
可选的,所述运动状态信息包括预设动作的执行次数,通过如下方式统计所述图像中员工在预设时间区间内的运动状态信息:将所述员工执行的动作与预设动作进行对比,以确定所述员工在预设时间区间内预设动作的执行次数。
可选的,所述预设动作为与顾客的交谈动作。
可选的,根据所述运动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员工的工作效率包括:计算所述预设动作的执行次数;将所述预设动作的执行次数与预设次数进行对比,以确定所述员工的工作效率。
可选的,所述预设次数包括第一预设次数以及第二预设次数,其中,第一预设次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次数;将所述预设动作的执行次数与预设次数进行对比,以确定所述员工的工作效率包括:若所述预设动作的执行次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次数,则确定所述员工的工作效率为高等级;若所述预设动作的执行次数在所述第一预设次数与第二预设次数之间,则确定所述员工的工作效率为中等级;若所述预设动作的执行次数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次数,则确定所述员工的工作效率为低等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员工的工作状态检测装置,包括:图像获取模块,适于获取在员工的工作区域拍摄的图像;图像识别模块,适于对所述图像进行识别,以统计所述图像中员工在预设时间区间内的运动状态信息;工作效率确定模块,适于根据所述运动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员工的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所述的员工的工作状态检测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小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小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73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