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沸点溶媒回收方法及回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44728.6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2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吴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明亮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53/22;B01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0 天津市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产业区工华道壹号D座2门1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渗透膜组件 溶媒 低沸点溶媒 蒸汽 回收系统 反渗透膜 管道固定 控制阀 冷凝器 输出口 原料罐 回收 处理效率 固定连通 液分离器 原有的 吸附 过滤 连通 凝结 | ||
本发明涉及低沸点溶媒回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低沸点溶媒回收系统,包括原料罐,所述原料罐顶部的输出口通过管道固定连通有冷凝器一,所述冷凝器一右侧的输出口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气液分离器一。该低沸点溶媒回收方法及回收系统,通过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反渗透膜组件,左边的一组反渗透膜组件数量有六个,右边的一组反渗透膜组件数量有五个,且相邻的两个反渗透膜之间固定连通有控制阀,当未凝结的蒸汽溶媒经过反渗透膜组件时,通过控制相邻的两个反渗透膜之间的控制阀,使蒸汽溶媒在反渗透膜组件中进行循环的穿梭,最后蒸汽溶媒经过层层的吸附和过滤,有效的减少了蒸汽溶媒中的有害颗粒,增加了对蒸汽溶媒的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沸点溶媒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低沸点溶媒回收方法及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溶媒是一种能溶解气体、固体、液体而成为均匀混合物的一种液体,溶媒也称为熔剂,水是应用最广泛的溶剂,酒精、汽油和苯等是常用的有机溶剂,在塑料、油漆、人造革和橡胶等工业生产中,经常使用有机溶剂。
医药化工行业特别是原料药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其生产过程具有高危险性、高污染性和高毒害性,几乎所有的原料药生产均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媒,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有毒和有害的特性;在生产过程中,部分有机溶媒以废液、废气的形式排放或流失,不仅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如中国专利号CN 100574838 C,专利公开了一种制药业中的溶媒回收方法及实现此方法的溶媒回收系统,该方法包括对原料罐中液态溶媒进行加热,使溶媒沸腾形成蒸汽,将蒸汽从原料罐抽出后用冷凝器冷却形成湿蒸汽,再用气液分离器将湿蒸汽中的液滴与蒸汽分离,再用液环泵抽取气液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溶媒蒸汽,使溶媒蒸汽经过液环泵升压后,再有冷凝器和气液分离器对升压后的溶媒蒸汽进行二次冷凝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尾气经过除沫器除去液珠后,进入回收罐内,最后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该方法对于低沸点溶媒并不适用,除冷凝器回收部分溶媒外,其它未冷凝溶媒均随尾气排出,会造成环境污染,还存在处理效率低的问题,故而提出一种低沸点溶媒回收方法及回收系统来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沸点溶媒回收方法及回收系统,具备循环回收溶媒和溶媒回收率高的优点,解决了上述方法中对于低沸点溶媒并不适用,除冷凝器回收部分溶媒外,其它未冷凝溶媒均随尾气排出,会造成环境污染,还存在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循环回收溶媒和溶媒处理率高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沸点溶媒回收系统,包括原料罐,所述原料罐顶部的输出口通过管道固定连通有冷凝器一,所述冷凝器一右侧的输出口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气液分离器一,所述气液分离器一的左侧通过管道固定连通有回收罐一,所述回收罐一顶部的输入口与冷凝器一底部的输出口固定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一右侧的输出口通过管道固定连通有液环真空泵,所述液环真空泵右侧的输出口通过管道固定连通有冷凝器二,所述冷凝器二底部的输出口通过管道固定连通有回收罐二,所述冷凝器二右侧的输出口通过管道固定连通有反渗透膜组件,所述反渗透膜组件底部的输出口通过管道与回收罐二输入口管道连通,所述反渗透膜组件右侧的输出口通过管道固定连通有气液分离器二,所述气液分离器二底部的输出口与回收罐二右侧的输入口固定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二顶部的输出口通过管道固定连通有冷凝器三,所述冷凝器三底部的输出口通过管道与液环真空泵的输入口固定连通,所述冷凝器三右侧的输出口通过管道固定连通有回收罐三。
优选的,所述原料罐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加热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二的右侧固定连通有气体检测仪。
优选的,所述原料罐与冷凝器一之间的管道上、冷凝器一与气液分离器一之间的管道上和气液分离器一与液环真空泵之间的管道上均固定连通有手动控制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明亮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明亮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47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