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模组的感应层、显示模组及触摸屏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41657.4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70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胡赛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G06F3/041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邓忠红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模组 感应 触摸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的感应层、显示模组及触摸屏,所述感应层包括感应块层和接线层;感应块层包括若干个感应块和若干个驱动块;若干个感应块按照M行N列排列,相邻两列的感应块之间设置一个驱动块;一列感应块对应一个驱动块,若干个驱动块不同;接线层包括若干根第一连接线和若干根第二连接线;同一行的N个感应块均连接至同一个感应通道,且每个驱动块分别连接至不同的驱动通道。本发明通过将现有的智能设备的显示模组的感应层中的自容感应图形更换为互容式图形,在不降低触控体验以及触控精度的基础上,减少了感应层的出线数量,减小了智能设备的显示模组底部空间,从而实现更大的屏占比,满足设计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模组的感应层、显示模组及触摸屏。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如智能手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一体机、机器人等)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智能设备的屏幕的屏占比要求越来越高。而现有的智能设备由于触摸屏的显示模组底部需要将内部线路引出所以需要占用较大空间,其中,显示模组底部空间包括显示走线和触控走线,触控走线属于纯自容方案,存在感应通道数和驱动通道数较多,且无法通过减少通道数来减少底部空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智能设备的屏幕中的显示模组底部的触控走线由于采用纯自容方案,存在通道数量太多从而无法通过减少通道数来减少底部空间达到更大的屏占比的需求的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感应层、显示模组及触摸屏。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感应层,所述感应层包括感应块层和接线层;
所述感应块层包括若干个感应块和若干个驱动块;
若干个所述感应块按照M行N列排列,相邻两列的所述感应块之间设置一个所述驱动块,且第1列或者第N列的所述感应块的外侧设有一个所述驱动块;
一列所述感应块对应一个所述驱动块,所述若干个驱动块不同;
所述接线层包括若干根第一连接线和若干根第二连接线;
同一行的N个所述感应块均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至同一个感应通道,且每个所述驱动块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线分别连接至不同的驱动通道;
其中,每个所述感应通道均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感应层两侧的最外侧的一列分别为第一列和第二列;
所述第一列和/或所述第二列中的所述感应块中设有第一走线槽;
所述第一连接线均从所述第一走线槽出线。
可选地,所述第一列和所述第二列中的所述感应块为第一感应块,所述感应层中除所述第一感应块之外的其他所述感应块为第二感应块;
其中,所述第二感应块的宽度为所述第一感应块的宽度的两倍。
可选地,所述第二感应块之间的驱动块为第一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块分别与相邻两侧的一半宽度的所述第二感应块形成电容;
所述驱动块中除所述第一驱动块之外的其他驱动块为第二驱动块,每个所述第二驱动块与一侧的所述第一感应块和另一侧的一半宽度的所述第二感应块形成电容。
可选地,所述第一列中的m个所述第一感应块为第三感应块,m个所述第三感应块中均设有第二走线槽,其中,m<M;
m个所述第三感应块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线均从所述第二走线槽出线;
所述第二列中的n个所述第一感应块为第四感应块,n个所述第四感应块中均设有第三走线槽,其中,m+n=M;
n个所述第四感应块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线均从所述第三走线槽出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16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