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棉纤维过氧化氢定位催化前处理助剂XYJ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36173.0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57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光;邢建伟;翟锐根;徐成书;吴穗生;张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广纺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工程大学;佛山市名洲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L4/13 | 分类号: | D06L4/13;D06L4/12;D06M13/224;D06M13/148;D06M13/144;D06M13/268;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江裕强 |
地址: | 51066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棉纤维 过氧化氢 定位 催化 处理 助剂 xyj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棉纤维过氧化氢定位催化前处理助剂XYJ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前处理助剂XYJ,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制成:乙酸乙酯1%~2%,二甲基亚砜20%~30%,丙三醇10%~30%,异丙醇5%~10%,纯净水28%~64%。本发明利用上述助剂对棉纺织品前处理的应用,将待处理棉纤维或棉纺织品置入前处理设备中,加入水,保持染浴循环;还利用中国发明专利“过氧化氢定位催化复合助剂及其在棉前处理中的应用”公开的过氧化氢定位催化复合助剂XAT和所述前处理助剂XYJ对前处理设备中的棉纤维或棉纺织品进行前处理加工,能显著提高所处理棉纤维或棉纺织品吸水性能(毛效),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指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品染整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棉纤维过氧化氢定位催化前处理助剂XYJ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毛效是纺织品应用术语,表示被处理纤维吸水性能的指标,是表征坯布经过前处理加工后,所具有的润湿性好坏的衡量,毛效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后序加工的质量,如匀染性、上染率、牢度等。
棉纤维的共生杂质主要包括果胶类物质(主要以多半乳糖醛酸的钙、镁盐和甲酯的形式以及与纤维素大分子形成的酯的形式存在)、含氮物质(主要以蛋白质形式存在)、蜡状物质(主要以高级脂肪醇、高级脂肪酸及其钠盐、高级一元醇的酯和固体及液体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灰分(主要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色素和棉籽壳(主要成分为木质素)。这些杂质的存在对棉纺织品的染整加工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前处理过程中必须给以一定程度的去除。
烧碱是前处理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化学物质。烧碱可使果胶物质中的酯键水解形成羧基并转变成相应的钠盐,也可使其分子本身发生分子链的断裂,从而提高其在水中的溶解度。烧碱可使蛋白质大分子的酰胺键发生水解形成分子相对简单的氨基酸钠盐,在水中溶解从而被去除。
蜡状物质一般不溶于水,其中的高级脂肪酸类物质可以在烧碱的热稀溶液中转变成脂肪酸钠盐(肥皂)而发生溶解,蜡状物质中的其余成分则必须通过表面活性剂的去污作用去除。灰分中的无机盐可以通过水洗和酸洗去除。棉纤维中的色素类物质主要通过漂白过程加以破坏。棉籽壳中的木质素在精练过程中去除的机理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于在烧碱的作用下其结构发生分解从而造成其溶解度的增大。为了达到白度要求,经过精练的棉纤维或棉纺织品往往需要进行漂白加工,使棉纤维中的天然色素发生破坏,从而消除色泽。目前在漂白加工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漂白剂为双氧水。在上述精练和漂白过程中所采用的加工介质通常是水,各种助剂都是溶解在水中,并且依靠水的携带作用与棉纤维上的各种杂质接触并发生作用的。
因此,通过增强水对所处理纺织品的润湿或渗透性能从而提高各种助剂与杂质的接触程度是增强前处理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前处理过程中从纤维上脱落的杂质(尤其是蜡状物质中的不可皂化的部分)应当稳定地滞留在水中,最终随残浴排放。目前所采用的工艺将精炼和漂白结合在一起进行。在棉纤维或棉纺织品的传统前处理过程中,一般采用烧碱、精炼剂、双氧水、双氧水稳定剂并在高温情况下(95℃~120℃)对被处理物进行以除杂为主要目的的加工。
综上所述,棉纤维或棉纺织品以除杂为主要目的前处理过程是一个大量消耗能源且污染物排放比较严重的加工环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内外研究人员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及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广纺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工程大学;佛山市名洲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广纺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工程大学;佛山市名洲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61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