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氯乙酸生产中降低盐酸、乙酸副产中硫酸含量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31505.6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11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谢巧玲;赵晓燕;李桂平;张振友;远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东华舰化工有限公司;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51/42 | 分类号: | C07C51/42;C01B7/07;C01B17/90;C07C53/08;B01D53/14;B01D53/2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开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7 | 代理人: | 赵俊娇 |
地址: | 05143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酸 生产 降低 盐酸 副产中 硫酸 含量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氯乙酸生产中降低盐酸、乙酸副产物中硫酸含量的方法和装置,装置包括降膜吸收塔、预热器、反应器、冷却器、干燥管和干燥塔。方法为:⑴用浓盐酸吸收氯乙酸尾气中乙酸及三氧化硫,得到硫酸乙酸混合液;⑵分离后尾气与氯气按0:1~0.05:1体积比混合,进行干燥、预热;⑶预热后尾气在反应器二氧化硫与氯气反应,硫酰氯液体进入硫酰氯液接收器;⑷脱硫后尾气用水吸收尾气中氯获得浓盐酸产物;⑸硫酸乙酸混合液与水减压精馏分离,获得硫酸及乙酸产物;⑹硫酰氯液体与硫酸混合,分离出氯化氢气体。本发明资源化利用氯乙酸尾气,有效脱除尾气的中硫的氧化物,优化了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有利于减少废气排放,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生产尾气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氯乙酸生产中降低盐酸、乙酸副产物中硫酸含量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广泛采用乙酸氯化法生产氯乙酸,其工艺过程为:以冰乙酸为原料,硫磺粉为催化剂,于100℃左右通氯气进行氯化,氯化液经冷却、结晶和抽滤,得到氯乙酸结晶产品。采用乙酸氯化法生产氯乙酸的过程中,伴有大量的尾气出现,其中以氯化氢为主(80%左右),工业上生产1 t氯乙酸约产生1.5 t浓度为 30%左右的盐酸。尾气中除含有氯化氢以外,还夹带各种副反应生成的杂质或未反应物,包括SO2、SO3、Cl2及CH3COOH等。
目前工厂通过降膜吸收塔分别回收乙酸及盐酸。其中乙酸中含57~60%CH3COOH、20~25% H2SO4、8~10%HCl;盐酸中含25~31%HCl、0.05~0.1 %H2SO4和<1%的CH3COOH。回收的乙酸主要用于返回流程使用,但由于乙酸中的硫酸含量过高,易通过机械夹带作用进入产品,影响末端产品最终的质量,特别是食品级甘氨酸的质量。回收的盐酸由于硫酸含量偏高,仅能作为废酸花钱请周边金属加工等行业帮忙处理,供酸洗除锈,或作为废酸中和处理。对于日产180吨副产盐酸的企业来说,处理1t盐酸成本约为200元,每年需投入超过1千万元来处理盐酸,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及资源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氯乙酸生产中降低盐酸、乙酸副产物中硫酸含量的方法,资源化利用氯乙酸尾气,提高产品质量和纯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氯乙酸生产中降低盐酸、乙酸副产物中硫酸含量的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氯乙酸生产中降低盐酸、乙酸副产物中硫酸含量的方法,过程包括:
⑴将氯乙酸尾气依次通过三个降膜吸收塔,用浓盐酸吸收氯乙酸尾气中的乙酸及三氧化硫气体,得到硫酸乙酸混合液;降膜吸收的温度为20~40℃,压力为0~0.1 MPa;
⑵分离乙酸及三氧化硫后的尾气与氯气按0:1~0.05:1的体积比混合,依次通过1号干燥管和干燥塔进行干燥,去除残余的水分,然后经预热器进行预热;
⑶预热后的尾气从顶部进入内装活化剂的反应器,使二氧化硫与氯气充分反应,反应产物及尾气从反应器底部流出,经冷凝器冷却至0~25℃,冷却后析出硫酰氯液体进入硫酰氯液接收器;
⑷脱硫后的尾气经2号干燥管干燥后依次通过三个降膜吸收塔,用水吸收尾气中氯获得浓盐酸产物,吸收温度为20~40℃,吸收后残余的尾气出装置;
⑸硫酸乙酸混合液与水按比例混合后进行减压精馏分离,获得硫酸及乙酸产物;
⑹硫酰氯液体与硫酸按1:1~3:1(体积)混合,分离出氯化氢气体,提高硫酸的浓度,氯化氢气体送至降膜吸收塔进行吸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东华舰化工有限公司;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未经河北东华舰化工有限公司;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15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