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甲醇制烯烃气体的分离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30571.1 | 申请日: | 2018-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07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 发明(设计)人: | 陈昇;曹新波;王勇;张来勇;王维;李静海;赵梦;纪明磊;李玉鑫;李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C11/04 | 分类号: | C07C11/04;C07C11/06;C07C7/11;C07C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董亚军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甲醇 烯烃 气体 分离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醇制烯烃气体的分离装置及方法,通过预处理组件(1)对甲醇制烯烃气体进行预处理后,在分离器(2)中进行相态分离,凝液送至凝液干燥器(3),气相送至第一气相干燥器(4),经干燥后都送入脱乙烷塔(5),脱乙烷塔(5)塔顶气相经过脱甲烷塔(6)、溶剂回收塔(7)、乙炔转化器(8)、乙烯精馏塔(9)分离得到乙烯,脱乙烷塔(5)的塔底经过脱丙烷塔(10)、丙烯精馏塔(11)分离得到丙烯。该方法吸收剂的循环回路为脱甲烷塔(6)‑溶剂回收塔(7)‑脱甲烷塔(6),循环回路短,且不涉及到脱乙烷塔(5)及丙烯精馏塔(11),有效地减小脱乙烷塔(5)和丙烯精馏塔(11)的负荷、能耗及设备投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甲醇制烯烃气体的分离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虽然国内外烯烃生产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是以甲醇制烯烃(MTO)为代表的非蒸汽裂解制烃方式仍为生产烯烃的重要方式。而甲醇制烯烃是指以煤基或天然气基合成的甲醇为原料,借助类似催化裂化装置的流化床反应形式,生产低碳烯烃的化工工艺技术,其主要产品为乙烯、丙烯等。
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MTO气体的分离流程为鲁姆斯前脱丙烷工艺流程。该工艺中反应气从MTO反应器进入到脱丙烷塔,脱丙烷塔底物流送至脱丁烷塔分离出混合C4组分,脱丙烷塔顶物流经脱甲烷塔脱除H组分、C1组分后送至脱乙烷塔,脱乙烷塔的塔顶物流送至乙烯精馏塔分离出乙烯,脱乙烷塔底物流送至丙烯精馏塔分离出丙烯。该工艺特点是:采用丙烯为冷剂,脱甲烷塔顶利用中冷油吸收方法,采用部分脱乙烷塔的塔底C3馏分和丙烯精馏塔的塔底丙烷作为吸收剂,以减少乙烯跑损。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本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现有技术的气体分离流程中脱甲烷塔顶利用中冷油吸收方法,采用部分脱乙烷塔的塔底C3馏分和丙烯精馏塔的塔底丙烷作为吸收剂回收乙烯,而该吸收剂从脱甲烷塔的塔底分离出来后送至脱乙烷塔,从脱乙烷塔的塔底分离出来送至丙烯精馏塔,最后从丙烯精馏塔的塔底分离出来再返回至脱甲烷塔的塔顶,也就是说,该吸收剂的循环回路为脱甲烷塔-脱乙烷塔-丙烯精馏塔-脱甲烷塔,这一循环回路长,增加了脱甲烷塔、脱乙烷塔和丙烯精馏塔的负荷及能耗,易导致循环内的分离单元操作不稳定。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甲醇制烯烃气体的分离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吸收剂循环回路长的问题,减小脱乙烷塔和丙烯精馏塔的负荷、能耗及设备投资。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甲醇制烯烃气体的分离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预处理组件、分离器、凝液干燥器、第一气相干燥器、脱乙烷塔、脱甲烷塔、溶剂回收塔、乙炔转化器、乙烯精馏塔、脱丙烷塔、丙烯精馏塔和脱丁烷塔,其中,
所述预处理组件与所述分离器的进口连通,所述分离器的气相出口与所述第一气相干燥器的进口连通,所述分离器的凝液出口与所述凝液干燥器的进口连通,所述凝液干燥器与所述脱乙烷塔的液相进口连通,第一气相干燥器的出口与所述脱乙烷塔的气相进口连通,所述脱乙烷塔的塔顶出口与所述脱甲烷塔的塔身进口连通,所述脱甲烷塔的塔顶出口与燃料气收集器连通;
所述脱甲烷塔的塔底出口与所述溶剂回收塔的进口连通,所述溶剂回收塔的塔底出口与所述脱甲烷塔的塔顶进口连通,所述溶剂回收塔的塔顶出口与所述乙炔转化器的进口连通,所述乙炔转化器的出口与所述乙烯精馏塔的进口连通,所述乙烯精馏塔的塔顶出口与乙烯收集器连通,所述乙烯精馏塔的塔底出口与乙烷收集器连通;
所述脱乙烷塔的塔底出口与所述脱丙烷塔的进口连通,所述脱丙烷塔的塔顶出口与所述丙烯精馏塔的进口连通,所述丙烯精馏塔的塔顶出口与所述丙烯收集器连通,所述丙烯精馏塔的塔底出口与丙烷收集器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05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可调节刀杆
- 下一篇:一种造纸废水处理剂及其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