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白腐真菌产酶酶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19511.X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21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彭源德;谢纯良;朱作华;龚文兵;周映君;严理;胡镇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N13/00;C12N9/42;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刘猛;赵青朵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酶活 白腐真菌 产酶 发酵培养基 蓝光照射 发酵 微生物技术领域 木质素降解酶 半纤维素酶 对白腐真菌 黑暗环境 纤维素酶 传统的 锰离子 铜离子 接种 替换 配合 |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提高白腐真菌产酶酶活的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将白腐真菌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采用蓝光照射进行发酵。本发明以蓝光照射替换传统的黑暗环境对白腐真菌进行产酶发酵,能够明显提高所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酶活;此外配合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铜离子和/或锰离子还可同时提高所产木质素降解酶的酶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白腐真菌产酶酶活的方法。
背景技术
2017年,我国农业生产中各类秸秆年产量约为10亿吨,这些农业废弃物中蕴含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这些秸秆生产饲料、肥料以及生物能源(乙醇、沼气等)是目前秸秆木质纤维素定向生物转化利用的研究热点。
木质纤维素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制约秸秆高值化综合利用的主要瓶颈是木质纤维素的有效降解。到目前为止,木质素降解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以及生物降解法。其中,生物降解作为绿色环保的木质素处理方法而成为研究热点。生物降解主要有微生物降解法和酶降解法。但是微生物降解方法存在时间长(一般需要21-60天)以及生长条件要求苛刻(无菌,排除外界杂菌的干扰)的问题,因此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商业化应用。因此,研究人员将重点转移到酶降解上。因此,提高微生物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酶活性成为研究重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白腐真菌产酶酶活的方法,使得所述方法能够同时提高白腐真菌生产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酶活;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白腐真菌产酶酶活的方法,使得所述方法能够同时提高白腐真菌生产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降解酶的酶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白腐真菌产酶酶活的方法,将白腐真菌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采用蓝光照射进行发酵。
白腐真菌常规发酵产酶是在黑暗环境中,但是存在酶活较低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发明采用蓝光照射的方法诱导白腐真菌发酵产酶,提高了所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酶活。
作为优选,所述白腐真菌为杏鲍菇、平菇、黄孢原毛平革菌以及白囊耙齿菌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其中,杏鲍菇、平菇、黄孢原毛平革菌、白囊耙齿菌均可通过CICC或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处获得,作为优选,所述蓝光为440-470nm蓝光,强度为50-100μmol m-2s-1,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选择455nm蓝光,强度为80μmol m-2s-1。
作为优选,所述发酵的温度为25-3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选择为25℃、26℃、27℃、28℃、29℃或30℃,也可在25-30℃范围内波动。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分别以杏鲍菇、平菇、黄孢原毛平革菌以及白囊耙齿菌四种代表性的不同白腐真菌在黑暗和蓝光环境下发酵,结果显示,蓝光照射下的白腐真菌所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酶活得到明显提升;同时,本发明采用了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哈茨木霉再次验证蓝光照射效果的专属性,结果显示哈茨木霉所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酶活并未得到显著提升,黑暗环境和蓝光照射的酶活几乎一致,这表明蓝光照射的措施并不适合所有微生物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95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