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学反应性复合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14814.2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90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宋珲;艾长发;郑勇周;郭玉金;周正峰;任东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厦门泓园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5/00 | 分类号: | C08L95/00;C08L51/00;C08K3/32;C08K5/11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唐邦英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学反应性 复合 改性沥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反应性复合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化学反应性复合改性沥青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70号基质沥青或110号基质沥青100重量份,SEBS‑GMA改性剂3‑6重量份,多聚磷酸0.5‑1重量份,马来酸二辛酯1‑4重量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有效提高了沥青的高温抗永久变形,低温抗裂性能,同时解决了传统聚合物改性沥青抗疲劳性能低,抗老化性不明显的缺陷,大大提高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工程综合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沥青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学反应性复合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量日趋增长,车辆随之重载化和大型化,常规沥青路面已难以满足特重交通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要求。为了提高沥青路面的抗永久变形、抗车辙等病害能力,以SBS改性剂为主的聚合物改性沥青在国内外到了广泛应用。尽管如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SBS等聚合物改性沥青仍出现了储存稳定性差、易离析、抗疲劳性能差,抗老化性能不明显等缺陷。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聚合物与沥青进行的熔融改性是一种物理改性,聚合物分子与沥青组分之间无法形成一种稳定的化学键。在日常车辆和气候的持续影响破坏下,聚合物与沥青发生分离甚至分解,减弱了沥青路面的抗疲劳和抗老化性能。
以SBS为例,SBS是一种具有不饱和键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在合适的加工工艺作用下,SBS吸附沥青中的轻质油分,从而充分溶胀发育形成共混体系的空间网状结构。然而,在大气热氧和紫外线的作用下,SBS的不饱和键可以发生裂解,与沥青分离,网格结构破裂,进而对沥青改善性能变弱甚至消失。
CN104559232 B提供了一种化学改性硬质沥青及其制备方法,该产品以多聚磷酸为主要化学改性剂,利用丁苯橡胶(SBR)和抽出油制备增延剂母液,随后加入表明活性剂,最终制备一种硬质沥青提高了沥青的高低温性能,但该产品添加改性剂种类过多,制备工艺较为复杂,极大的增加了制备成本。
CN 105111755 A提供了一种化学改性沥青胶结料及其制备方法,该产品采用美国杜邦杜邦公司生产的RET沥青改性剂和多聚磷酸对沥青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种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且热储存稳定性好的优质改性沥青,但采用主改性剂为进口产品,不利于保护我国自主产权,发挥我国自主产品的优异性能。此外,该产品未对沥青的疲劳性能进行改善,不能提高沥青的长期使用性能,进而抵抗车辆与温度的长期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学反应性复合改性沥青,解决SBS等聚合物改性沥青稳定性差、易离析、抗疲劳性能弱,抗老化性能差的问题。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化学反应性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化学反应性复合改性沥青,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
70号基质沥青或110号基质沥青100重量份,SEBS-GMA改性剂3-6重量份,多聚磷酸0.5-1重量份,马来酸二辛酯1-4重量份。
一种化学反应性复合改性沥青,由以下重量份组分组成:
70号基质沥青或110号基质沥青100重量份,SEBS-GMA改性剂3-6重量份,多聚磷酸0.5-1重量份,马来酸二辛酯1-4重量份。
本发明所述SEBS-GMA改性剂为接枝高活性官能团GMA的SEBS,本发明所述SEBS-GMA改性剂和多聚磷酸作为复合改性沥青的化学改性剂,化学反应性改性沥青可以利用改性剂中的活性官能团与沥青质发生化学交联反应,生成一种稳定的化学键,同时利用SEBS中的饱和键赋予沥青以优异的抗紫外线和抗大气氧化性能,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沥青的基本性能,在改善沥青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的基础上,提高沥青的抗疲劳性能和抗老化性能,从而提高沥青的综合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厦门泓园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厦门泓园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48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