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补水台体熨斗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11976.0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74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双春;吴剑红;魏肃;柴智;黄志强;刘全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F73/00 | 分类号: | D06F73/00;D06C1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加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4 | 代理人: | 王春霞 |
地址: | 361011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中国(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补水台体 熨斗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补水台体熨斗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智能补水台体熨斗,包括锅炉、水泵、水箱、温度监测装置、蒸汽开关和控制器;水泵受控于控制器;蒸汽出口上设有电动阀门;电动阀门受控于蒸汽开关;蒸汽开关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温度监测装置设于壳体上,温度监测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智能补水台体熨斗,通过在台体熨斗的锅炉上设置温度检测装置监测锅炉的温度,当检测到锅炉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控制水泵向锅炉内泵水,防止锅炉长时间干烧而损坏,通过将控制释放蒸汽的蒸汽开关与控制器通信连接,使控制器能够检测到蒸汽开关是否被按下,并当蒸汽开关被按下时控制水泵向锅炉内泵水,以补充锅炉内因生产蒸汽而消耗的水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熨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补水台体熨斗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台体熨斗通过内部锅炉产生的灼热水蒸汽不断接触衣服和布料,从而软化衣服和布料纤维组织,使衣服和布料平整。台体熨斗由于是在衣物自然悬挂状态下进行熨烫,其无需熨衣板,也无需翻摆服装,熨烫效果要比普通熨斗好,而且不易烫坏衣物,适宜熨烫高档面料,使用非常方便,因此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被市场广为接受。
由于台体熨斗内的锅炉水位高度是影响台体熨斗的正常使用的重要因素,现有的台体熨斗一般通过探针方式检测锅炉内的水位高度,当检测到锅炉内的水位低于预设水位高度时,控制水泵向锅炉内泵水;当检测到锅炉内的水位高于预设水位高度时,控制水泵停止工作。通过保持锅炉内水位高度尽量一致,以确保不会出现锅炉干烧的现象。然而使用探针,需要将探针与台体熨斗其他元器件进行电气隔离,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光耦加可控硅,或者是使用继电器进行电气隔离;这样就使得台体熨斗使用的元器件增多,生产成本提高且占用的空间增大。现在市场上迫切需要一种不需要探针以节省成本,同时又能确保不会出现锅炉干烧的台体熨斗补水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提到不足,以提供一种不需要探针,同时又能确保不会出现锅炉干烧的台体熨斗,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补水台体熨斗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本发明提供的智能补水台体熨斗,包括锅炉、水泵、水箱、温度监测装置、蒸汽开关和控制器;
所述锅炉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加热元件,以及设于所述壳体上的进水口和蒸汽出口;
所述进水口通过所述水泵连接至所述水箱;所述水泵受控于所述控制器;
所述蒸汽出口上设有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蒸汽出口的电动阀门;所述电动阀门受控于所述蒸汽开关;所述蒸汽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蒸汽开关的反馈的信息控制所述水泵工作或者停止;
所述温度监测装置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温度监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监测装置的反馈的信息控制所述水泵工作或者停止。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阀门为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监测装置为温度传感器或者常闭温控器。
本发明还通过一种智能补水台体熨斗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智能补水台体熨斗;包括如下步骤:
S10、通过温度监测装置监测锅炉温度,当温度监测装置检测到的温度高于第一温度阀值时,通过控制器控制水泵以额定功率向锅炉泵水第一补水时间;
S20、检测蒸汽开关是否闭合,若蒸汽开关闭合,延时预设时间后通过控制器控制水泵以额定功率向锅炉泵水第二补水时间;
S30、重复步骤S20,第二补水时间逐次递减;直至温度监测装置检测到的温度再次高于第一温度阀值,执行步骤S10并重置第二补水时间;
其中,水泵向锅炉泵水期间不再检测蒸汽开关是否闭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温度阀值为多次测量锅炉干烧2s后的锅炉的温度值的平均值。
进一步地,预设时间为5s-1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19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