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间桁架悬索桥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08028.1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8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谢肖礼;欧阳平;邓俨峰;覃霞;黄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1/02 | 分类号: | E01D11/02;E01D19/00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徐国华 |
地址: | 530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缆 主梁 悬索桥 斜杆 空间桁架 跷跷板 三角形结构 倒V型结构 不平衡力 力学性能 柔性吊杆 涡激振动 有效解决 整体刚度 桁式结构 连接点 上弦杆 下弦杆 主梁段 吊杆 腹杆 钢量 横联 桥塔 塔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桁架悬索桥,主要由主缆(1)、桥塔(2)、主梁(3)和吊杆(6)组成;其中:主缆(1)和主梁(3)间增加若干个倒V结构,倒V型结构主要由两根刚性斜杆(4)组成,刚性斜杆(4)与主梁(3)的夹角Ɵ为30°~60°,使倒V结构分别与主缆段、主梁段构成若干个连续的三角形结构;亦可看作是以主缆为上弦杆、主梁为下弦杆、倒V结构为腹杆并带柔性吊杆的桁式结构。此外,在两侧刚性斜杆(4)与主缆(1)的连接点之间还分别设有主缆横联(5)。本发明可避免涡激振动带来破坏的风险,并且新增用钢量不多,能大幅度减少塔顶不平衡力并提高整体刚度,可有效解决悬索桥“跷跷板”效应及柔性问题,其它力学性能也有所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悬索结构,具体涉及了一种空间桁架悬索桥。
背景技术
悬索桥是目前跨度超过1000m时最优可选桥型之一,并且认为在600m以上的跨度同其它桥型相比也具有很强竞争力。随着世界经济建设的发展,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洲际之间、海峡两岸和陆岛之间迫切需要修建大跨度、特大跨度或超长跨度桥梁。可以说,悬索桥在未来的大跨度桥梁建设中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从学术研究来说,大跨度悬索桥的研究是当前桥梁学科中最重要与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悬索桥是以悬索为主要承重结构的桥梁类型,主要由主缆、桥塔、主梁和吊杆组成。构造简单,受力明确。荷载作用在主梁上,通过吊杆传递到主缆,再经由桥塔和锚碇最终传递到基础。
悬索桥是一种很古老的桥型,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已经学会用藤、竹等材料做简易的吊桥,这种利用拉索支撑建造的人行小桥,也就是现在常说的悬索桥雏形。近现代悬索桥起源于西方国家,1883年建成的跨越纽约东河的Brooklyn Bridge,被大家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座现代悬索桥,该桥全长1825m,主跨448m,建成之后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纽约George Washington Bridge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大跨悬索桥,分跨186m+1067m+198m。如今国外已建成的许多超大跨径的悬索桥中比较著名的有:1937年美国修建的金门大桥主跨1280m;1964年美国修建的维拉扎诺桥,主跨1298m;1998年丹麦修建的大贝尔特桥,主跨1624m;1998年日本修建的明石海峡大桥,跨径达1991m,是目前世界跨径最大的悬索桥。
中国悬索桥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远在公元前250年的四川省就有李冰所建的人行“笮桥”,在汉宣帝甘露四年已建成长百米的铁索桥,唐、宋年间更有著名的都江堰安澜桥。但是我国现代悬索桥的建造起步较迟,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虽然修建几十座悬索桥,但跨度小、宽度窄、荷载标准低。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现代悬索桥有了很快的发展,建成了许多大跨度各有特色的悬索桥。汕头海湾桥是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悬索桥,是一座三跨双铰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悬索桥,跨度为154m+452m+154m;香港青马大桥是世界上最大跨径的公铁两用桥,双层桥面中上层是6车道公路,下层是双轨轻轨铁路与避风用的双向各单车汽车道,主跨为1377m;建成于2009年的国内最大跨、世界第二大跨悬索桥——西堠门大桥,跨度已达1650m;除此之外,我国还建有主跨为1490m的润扬长江大桥以及主跨1385m的江阴长江大桥。这些悬索桥的建成,表明我国建造悬索桥的技术已位于世界前列。
悬索桥结构具有受力性能好、能最大限度发挥材料强度、跨越能力大、轻巧美观、抗震能力强、结构形式多样及对地形适应能力好等特点,悬索桥因其极强的跨越能力,在跨越大江大河、高山峡谷、海湾港口等交通障碍物时,往往作为首选桥型。现代悬索桥跨度的不断增大与材料科学的进步密不可分。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如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这类材料强度高、重量轻,如其中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强度达到3000Mpa,而重量仅为钢材的1/5。这类高强材料如果用到大跨度悬索桥上,由于其自身重量小,重力刚度小,只有通过增加主梁和桥面系的重量,才能使得悬索桥达到一定的刚度,高强材料很难发挥作用,因此需要研究新型的结构体系,充分发挥材料的抗拉性能,而不仅仅是靠重力刚度。由此可知,寻找途径突破悬索桥的现有结构体系,再把高强材料应用在悬索桥上,将有望进一步增大悬索桥跨度并使其获得更好的力学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80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