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钵苗机插杂交籼稻栽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02612.6 | 申请日: | 201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9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冯跃华;管正策;许桂玲;欧达;苏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C11/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胡绪东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杂交籼稻 钵苗 移载 钾肥 氮素利用率 氮量 基肥 磷肥 施肥 栽种 过磷酸钙 氯化钾 氮肥利用率 一次性施入 幼穗分化期 氮肥处理 有效控制 分蘖肥 氮肥 基施 尿素 田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钵苗机插杂交籼稻栽种方法,该方法为:将杂交籼稻移载到田地,确保移载密度为15.5‑17.5万穴/hm2;施肥:氮肥140‑150kg/hm2,磷肥和钾肥的用量分别为P2O596kg/hm2、K2O135kg/hm2,氮肥处理采用分次施肥法,施氮量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为35:20:30:15,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钾肥基施1/2,幼穗分化期施1/2,氮、磷、钾肥分别采用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本发明通过有效控制移载钵苗机插杂交籼稻密度和施氮量,能够让杂交籼稻的产量达到9024.771kg/hm2,氮肥利用率达到最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钵苗机插杂交籼稻栽种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钵苗机插是采用机械将钵育壮苗按一定的株距和行距有序、无植伤移栽于大田,实现了土钵壮秧的机械化精确移栽。在钵苗机插条件下,研究合理施用氮肥及适宜移栽密度,对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氮肥施用量,水稻产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氮肥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增施氮肥产量不仅无明显提高,并且有可能降低。机插移栽水稻施氮量为135~180kg/hm2施氮用量时能获得稳定的产量和维持较高氮素利用率。机插移栽水稻氮肥运筹为基蘖肥∶穗肥=7:3时的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生理利用率、氮素偏生产力、产量较优。机插密度株距12cm时水稻氮素吸收量、产量及其构成最大。施氮量为135kg/hm2水平和栽植密度为30万穴/hm2水平时,水稻产量最高,氮肥贡献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随着密度的降低,钵苗机插杂交水稻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钵苗机插应用大穗型品种应适当降低密度,中、小穗型品种宜增加密度。氮肥用量为20kg/667m2时,钵苗机插粳稻武运粳24各项群体指标较优,有效穗数足,产量较高,氮肥吸收利用率较大。氮肥运筹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时,钵苗机插水稻南粳9108和南粳5055有利于形成大穗,群体单位面积颖花量较大,同时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高,产量较高;成熟期氮素总积累量多,氮素吸收利用率高。钵苗机插密度不宜过高或过低,株距与行距以15.5cm×33cm为宜,可促进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同步提高。关于钵苗机插杂交粳稻氮素利用率和产量及其构成等方面已有一定研究,但对于有关施氮量和密度对钵苗机插杂交籼稻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较少,因而现有的钵苗机插杂交籼稻氮素利用率及产量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钵苗机插杂交籼稻栽种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提高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钵苗机插杂交籼稻栽种方法,该方法为:将杂交籼稻移载到田地,确保移载密度为15.5-17.5万穴/hm2;施肥:氮肥140-150kg/hm2,磷肥和钾肥的用量分别为P2O596kg/hm2、K2O135kg/hm2,氮肥处理采用分次施肥法,施氮量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为35:20:30:15,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钾肥基施1/2,幼穗分化期施1/2,氮、磷、钾肥分别采用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
田地做田埂包膜,田埂高30cm,宽20cm,包膜压深至田埂地下30cm。
杂交籼稻播种采用水稻钵形秧盘培育壮苗,规格为长61.8cm×宽31.5cm×高2.5cm,每盘448孔,上部孔径1.6cm,底部孔径1.3cm,钵盘孔底有自由开关“Y”形孔。
播种采用人工播种,每盘为精准播量,每孔为3粒,秧苗达到5叶1心进行移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26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稻机插育秧基质、制备方法及应用
- 下一篇:一种水稻鲤鱼共生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