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心内科重症监护急救台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97861.0 | 申请日: | 201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2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尹亮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尹亮明 |
主分类号: | A61G1/02 | 分类号: | A61G1/02;A61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7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症监护 急救 固定杆 支撑板 减震 内科 放置板 心内科 医护 导轮 电梯 控制阀门将 长度相等 患者进入 台本发明 向下弯曲 转轴转动 调节板 滑动杆 滑动管 台移动 下表面 支撑杆 气囊 移动 医生 左端 大腿 侧面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内科重症监护急救台,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前后两端均固定有固定杆,固定杆的长度和支撑板沿左右方向的长度相等,两个固定杆的左端均通过第二支撑杆固定有第三减震导轮,两个固定杆侧面的下部分别与放置板左侧面的前后两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放置板下表面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第二减震导轮,医生通过本心内科重症监护急救台推动患者进入电梯前,医生通过控制阀门将气囊中的气体放出,医护人员使得滑动管移动到滑动杆的左侧,调节板移动到支撑板的下方,本心内科重症监护急救台的长度变短,患者的大腿向下弯曲,便于医护人员将本心内科重症监护急救台移动到电梯中,保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急救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心内科急救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心内科重症监护急救台。
背景技术
心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心内科急救台是在移动病床上安装心电检测装置、辅助呼吸装置、急救除颤器等急救设备,心内科病人在家中出现紧急状况需要急救时,都需要通过急救台将病人从家中移动救护车上,现有的急救台长度不能调节,急救台进出电梯不方便,影响对患者的抢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心内科重症监护急救台,进入电梯前,医生通过控制阀门将气囊中的气体放出,医护人员使得滑动管移动到滑动杆的左侧,调节板移动到支撑板的下方,本心内科重症监护急救台的长度变短,患者的大腿向下弯曲,便于医护人员将本心内科重症监护急救台移动到电梯中,保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急救效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重症监护急救台,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前后两端均固定有固定杆,固定杆的长度和支撑板沿左右方向的长度相等,两个固定杆的左端均通过第二支撑杆固定有第三减震导轮,两个固定杆侧面的下部分别与放置板左侧面的前后两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放置板下表面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第二减震导轮,两个固定杆侧面的右侧通过调节板连接调节装置分别与调节板左侧面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调节板位于支撑板的下方,调节板下表面右侧的前后两端均通过第一支撑杆安装有第一减震导轮,第一减震导轮、第二减震导轮和第三减震导轮结构相同。
调节板连接调节装置包括滑动杆,滑动杆的左端和固定杆侧面的中部通过左侧连接杆固定连接,滑动杆的右端和固定杆侧面的右端通过右侧连接杆固定连接,滑动杆和滑动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滑动管侧面的下端和调节板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滑动管的外侧面安装有紧固螺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减震导轮包括第一圆板,第一圆板的上表面和第一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圆板的下表面和第二圆板的上表面通过伸缩杆连接,伸缩杆的外侧套接有弹簧,第二圆板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板的上表面和支撑板的下表面之间有间隙,调节板的上表面粘接有气囊,气囊的透气口上安装有控制阀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固定杆侧面的中部分别与两个束缚带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两个束缚带的长度之和大于调节板沿前后方向的宽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左侧面的中间位置固定有定位枕头,定位枕头上端开设有弧形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心内科重症监护急救台,进入电梯前,医生通过控制阀门将气囊中的气体放出,医护人员使得滑动管移动到滑动杆的左侧,调节板移动到支撑板的下方,本心内科重症监护急救台的长度变短,患者的大腿向下弯曲,便于医护人员将本心内科重症监护急救台移动到电梯中,保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急救效率;第一减震导轮、第二减震导轮和第三减震导轮提高了本心内科重症监护急救台的减震效果;气囊充气后使得气囊的上表面和支撑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尹亮明,未经尹亮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78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医疗用担架
- 下一篇:基于不同路面状况及楼梯的灾害急救转运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