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充气轮胎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86808.0 | 申请日: | 201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0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俞一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中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3/10 | 分类号: | B60C23/10;B60C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工业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空腔 驱动轴 车身 自充气轮胎 内固定 气泵 汽车轮胎 发动机动力 轮胎内压力 汽车驱动轴 动力带动 气囊检测 气压恒定 气压状况 汽车内胎 设备结构 实用性能 左右延伸 可转动 内齿圈 内开口 圆周壁 齿轮 触发 轮毂 充气 紧凑 轮胎 伸出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充气轮胎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车身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身内开口向左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圆周壁上固定安装有内齿圈,所述第一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左右延伸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车身内固定设置的发动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驱动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驱动轴左侧末端伸出所述第一空腔外且末端固定安装有轮毂;本发明的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采用于汽车内胎内固定设置一气压恒定的气囊检测汽车轮胎内气压状况,同时利用轮胎内压力触发气泵充气,最后利用汽车驱动轴动力带动所述气泵工作,使结构更加紧凑,效率更高,且各个工序之间相互配合而又不影响,不仅提高了轮胎安全性,而且提高了装置实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轮胎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充气轮胎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一直促进高科技的发展,在汽车轮胎领域中,一直存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就是汽车轮胎亏气时无法自动充气,当车辆行驶至偏僻地段无法充气导致汽车行驶困难,而且汽车在轮胎亏气状态下行驶会造成汽车爆胎,严重威胁驾驶人人身安全,因此迫切需求一种设备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充气轮胎及其使用方法,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自充气轮胎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车身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身内开口向左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圆周壁上固定安装有内齿圈,所述第一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左右延伸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车身内固定设置的发动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驱动轴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驱动轴左侧末端伸出所述第一空腔外且末端固定安装有轮毂,所述轮毂右侧端壁上转动设置有上下对称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右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齿轮以及所述内齿圈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轮毂内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连通外部的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二空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二空腔下方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顶部末端伸入所述第二空腔且末端与所述第一活塞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第四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凸轮,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三齿轮,下方的所述第一转轴左侧末端贯穿所述第四空腔右侧端壁伸入所述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一转轴末端转动设置有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前侧末端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的第五齿轮,所述第一连接臂后侧末端设置有左右贯穿的长孔,所述长孔内铰接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空腔顶壁内连通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与之连通的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第六空腔与所述第四空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二滑动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顶部延伸段伸入所述第六空腔内且末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塞底壁内,所述第二滑动杆底部延伸段伸入所述第四空腔且末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臂顶部末端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轮毂外圆周上固定安装有内胎,所述内胎内设置有气腔,所述内胎上固定安装有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五空腔内的气嘴,所述气嘴内开口向下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内固定设置有单向阀,所述进气口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左侧端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齿条,所述进气口右侧端壁内设置有与所述气腔连通的第二连通孔,所述进气口左侧端壁内设置有连通外部的第三连通孔,所述第三连通孔顶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三滑动孔,所述第三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三滑动孔与所述进气口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条以及第二齿条啮合的第六齿轮,所述进气口右侧端壁内设置有连通所述第六空腔的第四连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中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金华中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68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