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水混凝土路面与复合基质绿化带组合雨水回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84269.7 | 申请日: | 2018-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35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谢西;赵金辉;林晨彤;顾佳华;王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C11/22;E03F5/10;A01G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8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水 混凝土 路面 复合 基质 绿化带 组合 雨水 方法 | ||
1.一种透水混凝土路面与复合基质绿化带组合雨水回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雨水经透水混凝土路面面层和结构层下渗至结构层底部,通过透水混凝土路面面层及结构层中的过滤、基质吸附和微生物作用对雨水进行初步净化,再通过集水管路进入复合基质绿化带进水口,依次流经石英砂层、沸石层、页岩层及砾石层,通过沸石、页岩强化对雨水中氮、磷的去除,使其达到回用标准,净化后的雨水通过出水管进入贮水池,贮水池通过回用泵与回用管路连通,利用阀门控制取水,用于绿化带浇洒和道路清扫养护用途;
所述的透水混凝土路面与复合基质绿化带组合雨水回用方法通过透水混凝土路面与复合基质绿化带组合系统实现,系统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透水混凝土路面、复合基质绿化带、贮水池及回用管路形成组合系统;所述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层底部通过集水管路与复合基质绿化带进水口连通;所述复合基质绿化带由上而下依次是:耐淹水绿化带植物、砂土层、石英砂层、沸石层、页岩层和砾石层,复合基质绿化带底部出水管与贮水池连通;所述贮水池上端设检查井和溢流管,溢流管就近与市政雨水井连通,贮水池底部设回用泵并与回用管路连通;所述回用管路上设阀门和取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混凝土路面与复合基质绿化带组合雨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层底部设置直径75~150mm耐压柔性管材集水管,集水管从非机动车道下方穿过,与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间构建的复合基质绿化带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混凝土路面与复合基质绿化带组合雨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基质绿化带根据绿化带深度由上而下依次包括:耐淹水绿化带植物、5~10cm砂土层、5~15cm粒径1~2mm石英砂层、10~20cm粒径4~8mm沸石层、10~20cm粒径8~20mm页岩层和5~10cm粒径20~40mm砾石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混凝土路面与复合基质绿化带组合雨水回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基质绿化带进水口设于石英砂层中上部位置,复合基质绿化带底部设置直径75~150mm集水管,集水管表面开直径10~15mm孔,开孔率20~35%,集水管外包覆尼龙丝网及土工布,所述复合基质绿化带出水管设于砾石层中部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426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