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82858.1 | 申请日: | 201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3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黄礼忠;乔艳党;李建铭;陈福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69/00;B23P15/00;H04M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外壳 外表层 复合树脂 终端 外观效果 填充 用户体验 整体感 申请 覆盖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含缝隙,该缝隙中填充高占比复合树脂,经过表面处理的缝隙中的高占比复合树脂的外表层与金属外壳的外表层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外观效果,从而增加终端的整体感,提高用户体验。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包括:金属外壳,且所述金属外壳上开有缝隙,在所述缝隙中填充高占比复合树脂;经过表面处理的所述金属外壳的外表层覆盖在所述金属外壳上;经过表面处理的高占比复合树脂的外表层与所述金属外壳的外表层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外观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
背景技术
由于外观、强度、散热等方面的优势,金属在终端产品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金属对电磁信号的屏蔽性,多数通讯用的终端产品选择在金属外壳上开有缝隙,以便电磁信号通过该缝隙顺利被传输;并在该缝隙中填充绝缘材料(如复合树脂)来补强结构件和改善缝隙的外观缺陷。但因常规绝缘材料的特点,例如:绝缘材料的组成成分包括树脂和玻璃纤维(glass fiber,GF),难以实现该缝隙的填充物的外表层与金属外壳的外表层相同或者相近的外观效果,影响终端产品外观的整体性。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中采用的是纳米注塑技术。例如:缝隙处的填充物采用含15-50%玻璃纤维的复合树脂,且使用注塑成型将填充物填入该缝隙。如图1A所示,为纳米注塑的产品示意图;如图1B所示,为纳米注塑的产品剖面图。由于复合树脂的反光特性以及含有的玻璃纤维,所以难以对该复合树脂实现抛光,故无法实现该缝隙的填充物的外表层与金属外壳的外表层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外观效果。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采用的是二次注塑技术。例如:缝隙处的填充物采用纯树脂(polyphenylene sulfone resins,PPSU)且使用二次注塑成型将填充物填入该缝隙。如图2A所示,为二次注塑的产品示意图;如图2B所示,为二次注塑的产品剖面图。由于纯树脂材料的反光特性,无法实现该缝隙的填充物的外表层与金属外壳的外表层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外观效果。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采用的是油漆喷涂技术。例如:缝隙处的填充物采用油漆喷涂成型。如图3A所示,为油漆喷涂的产品示意图;如图3B所示,为油漆喷涂的产品剖面图。复合树脂上面的三层指代的都是油漆。但是油漆中无机物颗粒占比较低,外观光泽仍由高分子主导,故无法实现该缝隙的填充物的外表层与金属外壳的外表层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外观效果。因此,如何实现该缝隙的填充物的外表层与金属外壳的外表层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外观效果将使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含缝隙,该缝隙的填充物的外表层与金属外壳的外表层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外观效果。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终端,可以包括:金属外壳,且该金属外壳上开有缝隙,在该缝隙中填充有高占比复合树脂;经过表面处理的该金属外壳的外表层覆盖在该金属外壳上;经过表面处理的高占比复合树脂的外表层与该金属外壳的外表层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外观效果。可以理解的是,该缝隙中的填充物包括高占比复合树脂;金属外壳可以理解为终端产品上做外观用的金属结构件,例如:中框、后盖等。其中,表面处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阳极氧化、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等处理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经过表面处理后金属外壳的外表层和缝隙中的高占比复合树脂的外表层人眼可见的外观效果相同或相近,几乎看不出区别,从而,增加终端结构件的整体感,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外观效果包括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光泽度和相同或者相近的粗糙度。也可以理解为,经过表面处理的缝隙中的高占比复合树脂的外表层与该金属外壳的外表层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光泽度和粗糙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缝隙中的高占比复合树脂的外表层与该金属外壳的外表层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外观效果,具体可以是相同或者相近的光泽度和粗糙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28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