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数码摄像技术的X射线管微焦点测试仪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82160.X | 申请日: | 201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9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图像接收 测试仪 感光板 微焦点 数码摄像技术 焦点 机械装置 铅屏蔽 可视 套筒 小孔 单反相机镜头 发射窗口 机构设置 焦点光斑 铅屏蔽层 摄像技术 感光 判定 辨别 相机 穿过 数码 镜头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焦点测试仪,公开了采用数码摄像技术的X射线管微焦点测试仪,包括图像接收机构、机械装置套筒固件、X射线管和可视铅屏蔽箱,X射线管及图像接收机构设置于可视铅屏蔽箱内,图像接收机构依次包括单反相机、镜头、铅屏蔽层、感光板,感光板设置于单反相机镜头中心前侧,X射线管发射窗口与感光板正对,机械装置套筒固件内部中心各设有不同规格小孔,X射线管发出的X光穿过小孔射向感光板形成特定比例大小的焦点光斑。本发明通过数码单反摄像技术,能精确获取X射线管焦点大小,特别是焦点很小的微焦点的X射线管;能有效辨别X射线管使用前后焦点的变化,判定X射线管靶材的损坏程度,尤其适用于X射线管的生产厂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X射线管微焦点测试仪,特别涉及采用数码技术和焦点成像技术的微焦点测试仪。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上各种X射线管,特别是工业用X射线管的需求越来越多,规格也越来越多,对X射线管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一些特殊行业及用途对X射线管的图像要求越来越高,实际上影响X射线管图像的清晰度或者说分辨率,最主要还是由X射线管本身的焦点大小决定的,市面上现在能看到的是通过体模、线对模拟拍摄胶片来粗略测试X射线管的分辨率,而且一般还仅仅是测试已封装防护好的X射线管组件,以此来间接的推断X射线管焦点的大小,或者通过小孔、基于狭缝等拍摄胶片形成模拟胶片进行放大测量,这些焦点测试仪普遍存在误差大,清晰度差而且操作繁琐后续图像记录保存困难,对一些本身焦点很小的X射线管根本无法有效测试;国外有采用用于医疗X射线设备的数字平板来直接或间接测量X射线管的分辨率,但局限性很大,要在屏蔽室操作,而且价格非常昂贵。一般工业用X射线管的生产厂家,只是小孔或狭缝进行模拟测试,且局限于焦点在0.5mm以上的X射线管且误差非常大,对标称焦点很小的微焦点的X射线管只能按照理论设计,粗略判断,无法满足新时代各种微焦点X射线管的需求,鉴于以上,特发明采用数码摄像技术的X射线管微焦点测试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采用数码摄像技术的X射线管微焦点测试仪,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采用数码摄像技术的X射线管微焦点测试仪,其包括X射线管、控制台和图像接收机构、机械装置套筒固件及内置小孔、可视铅屏蔽箱,被测X射线管及图像接收机构设置于可视铅屏蔽箱内,其中图像接收机构包括感光板和预设为特定模式的单反相机,感光板设置于单反相机的镜头正前方42cm处,相机位置固定及牢固,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吸震性,因焦点摄片完全暗室条件下进行,首先自动模拟焦点和位置,在一定亮度条件下,确定镜头焦段进行聚焦,进行前期光斑定格,在确定聚焦后转换为手动模式,一旦设置,图像接收机构内部位置及参数设置完全固定。X射线管发射窗口与感光板正对,机械装置套筒固件位于X射线管与感光板之间,其内部设有小孔(为测试不同标称焦点需要,4个机械装置套筒固件内置的小孔规格各异),X射线管发出的X光穿过机械装置套筒固件的小孔射向感光板,单反相机拍摄感光板上形成的光斑图像;控制台设置于可视铅屏蔽箱外部,确保X射线对操作人员的零辐射,控制台上设有与单反相机连接的计算机。
作为优选,被测X射线管底部设有高度可调的高压连接架,且高压密闭绝缘,采用步进电机和滚轴丝杆控制行程,控制台上可实现精确高度调节。
作为优选,机械装置套筒固件至少设有一个,机械装置套筒固件的底部设有可水平移动的固定支架,可定位到中心线卡槽。
作为优选,单反相机与感光板间还设有射线屏蔽层,避免长期使用射线对相机的损坏。
作为优选,机械装置套筒固件至少设有一个,每个机械装置套筒固件内设有一个小孔,机械装置套筒固件为多个时,其内部小孔的规格各异,适用测试多种焦点差异大的X射线管。
作为优选,可视铅屏蔽箱的顶部设有铅玻璃窗,做到辐射防护外,铅玻璃窗可观察铅屏蔽箱内部工作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21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检测单元
- 下一篇:基于光轴一致性测量的无限逼近自动校正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