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PLA在制备电离辐射致睾丸损伤防治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79712.1 | 申请日: | 201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0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哲;高福;杨彦勇;蔡建明;曹堃;陈媛媛;雷霄;曲红金;刘蕾;廖泽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7024 | 分类号: | A61K31/7024;A61P15/00;A61P1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离辐射 睾丸损伤 防治药物 制备 防治 损伤 医学领域 睾丸 辐射 应用 男性生殖系统 医药技术领域 毒副作用 独特优势 关键需求 技术手段 性能显示 用药安全 吡喃葡糖 新途径 脂质A 放射 探索 | ||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吡喃葡糖苷脂质A(MPLA)在制备电离辐射致睾丸损伤防治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MPLA作为制备电离辐射致睾丸损伤防治药物具有毒副作用小、睾丸辐射损伤防治疗效显著、用药安全方便等优势。上述性能显示出MPLA防治电离辐射致睾丸损伤中的独特优势,旨在为睾丸辐射损伤的防治探索更有效的救治新途径、新技术;而目前国内外对男性生殖系统仍缺乏有效的辐射损伤防治技术手段,解决这一难题成为放射医学领域的一项关键需求。因此,MPLA作为制备电离辐射致睾丸损伤防治药物在我国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MPLA(吡喃葡糖苷脂质A)在制备电离辐射致睾丸损伤防治药物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核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战时核辐射、核恐怖袭击、平时核反应堆事故及临床上恶性肿瘤放疗等都可导致电离辐射对睾丸的严重损伤,产生不育、致癌、致畸等严重后果。睾丸辐射防护也是核医学科、介入科、放疗科和影像科育龄男性医生辐射防护的重点。睾丸内精母细胞、精原细胞精子对电离辐射极为敏感,睾丸受到电离辐射损伤后会出现精子减少和(或)缺失、精子畸形增加及生精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等。电离辐射对睾丸的损害程度与性别、年龄、辐射剂量、暴露时间、射线种类等因素密切相关,照射剂量越大,损伤程度和精子数目下降水平越严重,Howell等(Howell SJ,Shalet SM.Spermatogenesis aftercancer treatment:damage and recovery.J Natl Cancer Inst Monogr 2005;12-17)认为低至0.1Gy的电离辐射就会导致精原细胞的改变,当接受<0.8Gy的辐射剂量可引起精子数量减少;2Gy-3Gy导致精母细胞明显受损,造成精子数量的减少;4Gy-6Gy导致精子数量明显减少。有国内学者认为(龚守良.电离辐射生殖遗传效应.Journal 2009)即使低至0.1Gy-0.15Gy的辐射剂量也可引起暂时性不育;2Gy以上剂量(一般5Gy-6Gy)则会引起永久性不育。本实验室发现,将野生型C57BL/6小鼠暴露于4Gy 60Coγ射线照射后,16h内即出现精原细胞明显凋亡,3天内即出现精子活力下降,精曲小管内精子数量减少,精原细胞大量凋亡;照后21天发现精曲小管明显萎缩坏死,睾丸内各类细胞明显减少。目前有含硫类(氨磷汀)、激素类、细胞因子类、中草药类等多类药物可对放射性损伤产生一定防护效应,但由于副作用较大、作用原理单一、药物疗效不确定等原因,这些药物的应用均受到较大限制。因此,寻找一种高效低毒的对男性生殖系统具有明显防护作用的药物就显得至关重要。LyudmilBurdelya等(Burdelya LG,Krivokrysenko VI,Tallant TC,Strom E,Gleiberman AS,Gupta D,Kurnasov OV,Fort FL,Osterman AL,Didonato JA,Feinstein E,Gudkov AV.Anagonist of toll-like receptor 5 has radioprotective activity in mouse andprimate models.Science 2008;320:226-230.)在2008首先报道了TLR5受体激动剂CBLB502可通过激活TLR5受体对机体产生辐射防护作用,随后,关于TLR2、TLR4,TLR9在辐射防护领域的报道相继出现。有文献报道指出,LPS作为TLR4受体激动剂可对机体产生明显辐射防护效果,但LPS为格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脂多糖,对机体副作用较明显,过量使用易引发败血症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TLR受体激动剂对于攻克机体辐射防护的难题显得至关重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97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