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体感滑板车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66612.5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38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应佳伟;肖科平;洪定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骑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1/00 | 分类号: | B62K11/00;B62K11/02;B62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秋***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板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体感滑板车及其控制方法。体感滑板车包括转向杆、车体和车轮,车体包括一支撑骨架,支撑骨架包括主轴和固定在该主轴上的加强件;车轮包括分别设置在主轴的前、后端部的前轮和后轮,其中至少一个前轮的轮毂内部设置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分别与转向杆和主轴的前端连接,一个或多个后轮与驱动装置连接;传感器组包括体感传感器、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传感器组分别与控制器连接。一种体感滑板车的控制方法,适用于如上所述的体感滑板车,该方法包括:控制器根据车体倾斜角对前部压力或后部压力进行补偿。本发明能通过在脚踏装置前部压力和后部压力信息控制滑板车运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代步工具,尤其涉及一种体感滑板车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滑板车由于其便携性而成为一种常见的代步工具。滑板车一般包括一车体,车体前端轴设1至2个前轮,车体后端轴设1至2个后轮,车体前端设有一把手杆且把手杆顶端设有把手,把手杆底端与前轮之间通过转向机构连接,进而通过操纵把手杆控制滑板车的前进方向。现有的滑板车有电力驱动和人工助力驱动两种常用的驱动方式,电力驱动的滑板车,使用电源作为车体前进的动力源,人工助力驱动的滑板车,使用者一脚蹬地面来推动滑板车前进。对于这两种驱动方式下的滑板车,其车体为一整片的踏板,或者由一整片的支撑板和安装在支撑板上的盖板组成,再在踏板或支撑板的前后端焊固轮架以安装前轮或后轮。这种结构的滑板车,对于人工助力驱动的滑板车,由于不需要在车体上安装电源及驱动装置等体积较大的部件,采用整板状车体对其体积或整体重量上不存在较大的影响。但是对于采用电力驱动的滑板车,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缺陷:
一、滑板车的支撑骨架为整板,使滑板车的整体重量增加,不容易搬运滑板车,并且生产中耗材严重,增加生产成本;
二、电力驱动的滑板车,其连接车体及转向轮的转动机构的结构复杂,并完全暴露在车体外侧,影响整车的美观性;
三、电力驱动的滑板车,控制器、电源及驱动装置等部件的连接线、以及车体上操纵部件的连接线在车体内或车体外的排布杂乱,影响整车的美观性。
现有技术中,滑板车的运动控制方式可分为体感控制和手动操控控制,在行车过程中,体感控制更富趣味性,但是现有的体感控制的传感车,上下坡会影响对运动过程控制的精确性,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感滑板车,对其支撑骨架进行改进,使其通过简单的结构达到足够支撑效果,并能减轻车辆的整体重量。同时,基于改进后的支撑骨架,对车体上的转向结构进行调整,使用者无法从外部观察到具体的转向结构,改进了车辆的美观性。并且,设置传感器组以实现对滑板车的体感控制,增加行车过程中的趣味性。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体感滑板车,包括转向杆、车体和车轮,所述车体包括一支撑骨架、设置在该支撑骨架上的脚踏装置、驱动装置、传感器组、控制器以及电源;
支撑骨架包括主轴和固定在该主轴上的加强件,所述主轴至少部分沿体感滑板车的直行方向设置,各加强件沿主轴的轴向排布,所述加强件向用于增加支撑骨架宽度的方向延伸;
车轮包括分别设置在主轴的前、后端部的前轮和后轮,其中至少一个前轮的轮毂内部设置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分别与转向杆和主轴的前端连接,一个或多个后轮与驱动装置连接;
传感器组包括设置在脚踏装置与支撑骨架之间用于通过感测所述脚踏装置的前部压力和后部压力的体感传感器、用于感测车体倾斜角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传感器组分别与根据所述前、后部压力和倾斜角控制所述驱动装置输出力的控制器连接。
作为优选,车体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顶盖和底盖,支撑骨架位于顶盖和底盖之间,顶盖和底盖相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骑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骑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66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