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酵素果酒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60073.4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2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安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慧 |
主分类号: | C12G3/02 | 分类号: | C12G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74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果酒 酵素 复合酵素 原料处理 原料打浆 制取 制备 成品复合 恒温发酵 原料选取 发酵液 水果 摄入 饮酒 原液 饮品 酒精 种植业 检测 缓解 加工 健康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饮品加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酵素果酒制备方法,其可以增加水果的利用价值,缓解种植业水果过剩而造成的附加值降低的难题,同时可以引导健康饮酒,减少过度摄入酒精对人体的危害;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选取;(2)工具处理;(3)原料处理;(4)酵素原料打浆;(5)制取酵素原液;(6)发酵液检测;(7)果酒原料处理;(8)果酒原料打浆;(9)恒温发酵;(10)复合酵素果酒的制取;(11)成品复合酵素果酒的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饮品加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酵素果酒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近些年来,酵素因具有促进代谢、减肥消脂、排毒通便、祛斑美颜等功效而被大众消费者所青睐。
酵素是以蔬菜水果等为原料,经过加糖、密封、保存的过程让其充分发酵,最终得到可以饮用的液体,这实际上就是自然发酵的过程,也就是不人为添加菌种,而是只依靠原材料表面携带的微生物,在制作过程中繁殖形成一定菌落结构的发酵过程,发酵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生理和代谢过程,其产生的物质类型也较为多样,从本质上来说,制作酵素与制作酸菜、泡菜、葡萄酒等需要发酵的物质没有什么差别。
酒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的,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早在2000年前就发明了酿酒技术,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在已发展到能生产各种浓度、各种香型、各种含酒的饮料,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品种繁多,自产生之日开始,就受到先民欢迎,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古酒分为两种:一为果实谷类酿成之色酒,二是蒸馏酒,但由于酒的盛行,犯罪率急剧上升,喝酒让人容易麻痹,不清醒从而进行失去理智的行为。
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觉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实,水果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能够促进消化,水果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些年来,我国水果产业迅猛发展,包括水果种植,水果加工产业等都有了快速发展,种植面积与产量连年增长,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产出国,种植面积与水果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同时,果品的质量与产业化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目前,水果产业已经成为了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业种植产业,是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且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农业产业,也是许多地方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但是,由于现在种植水果的人越来越多,并且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种植业水果过剩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同时近些年来,经常会出现由于天气、路况等原因造成的水果滞销等现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增加水果的利用价值,缓解种植业水果过剩而造成的附加值降低的难题,同时可以引导健康饮酒,减少过度摄入酒精对人体的危害的复合酵素果酒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复合酵素果酒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选取:采摘符合有机食品标准的新鲜蓝莓、红心火龙果、百香果和释迦果,并使用清洗设备将其清洗后备用;
(2)工具处理:将所采用的工具进行清洗杀菌,并保证工具表面无水无油无污染;
(3)酵素原料处理:将清洗后备用的红心火龙果和释迦果去皮并切块,将百香果去皮;
(4)酵素原料打浆:将鲜果蓝莓、红心火龙果、百香果和释迦果按照3:3:2:2的比例加入打浆机中打浆,得到酵素鲜果果浆;
(5)制取酵素原液:向酵素鲜果果浆中加入质量为酵素鲜果果浆质量30%的纯净水,然后与培育后的多种菌种混合,在密封无菌不锈钢罐体内常温发酵6个月,发酵前期需要每天开盖放气,直至不再产生气体;
(6)发酵液检测:发酵完成后,除去密封条件,取发酵液检测,合格后将发酵液取出备用,得到酵素原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慧,未经安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00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