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障涂层的去除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54198.6 | 申请日: | 201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1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彭徽;赵飞龙;李树索;宫声凯;徐惠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G3/00 | 分类号: | C23G3/00;C23G1/14;C23G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68 | 代理人: | 程连贞;陈磊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釜体 耐压 热障涂层 坩埚 去除 去除装置 金属粘结底层 氮气压缩机 氮气储罐 底部内壁 加热线圈 陶瓷面层 涂层去除 涡轮叶片 增压氮气 反应釜 无损伤 增压 端盖 基底 碱液 泄压 储存 容纳 回收 | ||
1.一种热障涂层的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应釜,其包括耐压釜体和设置于所述耐压釜体上方的端盖;
设置于所述耐压釜体的内部的坩埚,所述坩埚中容纳有碱液;
设置于所述坩埚的下方和所述耐压釜体的底部内壁之间的加热线圈;
用于对所述耐压釜体和所述坩埚内进行增压及泄压的氮气压缩机;以及
用于增压氮气的储存和回收的氮气储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监测所述耐压釜体内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坩埚内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氮气储罐内气体的压力的第三压力传感器,以及用于测量所述坩埚内的碱液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其中,所述耐压釜体具有第一进出气管路,所述坩埚具有第二进出气管路,所述第一进出气管路和所述第二进出气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气体流量调节器和第二气体流量调节器,所述端盖的上方设置有泄压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耐压釜体和所述坩埚内进行第一次加压至1-2Mpa之间;之后,对所述耐压釜体和所述坩埚内进行第二次加压至30-35Mpa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凝装置,其设置于所述坩埚的第二进出气管路上以及所述反应釜的外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液为氢氧化钾水溶液,其浓度为50-60wt.%,所述加热线圈的加热温度为300-350℃。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釜体为缠绕式超高压容器,所述坩埚由镍基合金制成。
7.一种热障涂层的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带有热障涂层的铸件和配制好的碱液分别放入反应釜的耐压釜体内的坩埚中;
步骤二:利用氮气压缩机加压从氮气储罐中流出的氮气,对耐压釜体和坩埚进行第一次加压;
步骤三:利用加热线圈加热坩埚;
步骤四:再次利用氮气压缩机加压从氮气储罐中流出的氮气,对耐压釜体和坩埚进行第二次加压;
步骤五:在坩埚内的温度和压力达到预定要求后,控制反应时间2-3h;
步骤六:停止加热,使耐压釜体和坩埚泄压;
步骤七:取出经上述步骤处理的铸件,置于常温纯水中冲洗;
步骤八:湿吹砂处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第一次加压至1-2Mpa之间;步骤四中第二次加压至30-35Mpa之间。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液为氢氧化钾水溶液,其浓度为50-60wt.%,所述加热温度为300-350℃。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之后,打开设置于坩埚的第二进出气管路上且位于反应釜的外部的冷凝装置,将加热沸腾后的碱液的蒸汽冷却,液化回流至原碱液中;步骤六中,停止加热后,待碱液温度降至约70℃,关闭冷凝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5419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