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体企业外包业务现场施工人员人脸识别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54007.6 | 申请日: | 201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6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单立新;倪展;凌昉;华盛继;章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有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N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项军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终端 集体企业 人脸图像 现场施工 准入 人脸识别模块 人脸识别装置 远端服务器 人员安全 现场施工作业 单元发送 历史记录 人脸识别 人脸样本 生产水平 通讯连接 现场作业 准入信息 匹配 判定 存储 变更 采集 发送 电网 管理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体企业外包业务现场施工人员人脸识别装置,包括移动终端以及与移动终端通讯连接的远端服务器,所述远端服务器设有存储集体企业外包业务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脸图像的人脸样本单元以及向移动终端发送人员准入信息的人员安全准入单元,所述移动终端设有人脸识别模块,所述人脸识别模块采集人脸图像,并识别进入现场的人员是否与人员安全准入单元发送的准入人脸图像匹配,以判定是否允许该人员进入现场。本发明实现对现场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人脸识别,防止外包单位人员随意变更,防止存在严重违章历史记录的外包单位人员进行现场作业等情况发生,满足电网生产或发展的需求,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施工安全管理技术,具体涉及电力施工企业对外包单位人员身份的管理。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电力施工企业日益重视对外包单位人员身份的管理,以避免外包单位人员频繁更换所带来的安全风险,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二维码:通过二维码和照片唯一标识外包单位人员,在检查时,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身份识别,存在效率低,容易伪造等问题。
2.无源RFID技术:通过无源RFID卡来唯一标识外包单位人员,在检查时,通过手持终端非接触扫描进行身份识别,效率较高,但可能存在人卡不一致的情况,且需要手持终端具有rfid读取功能。
3.有源RFID技术:通过有源RFID来唯一标示外包单位人员,在检查时,可远距离、批量对身份进行识别,效率高,但有源rfid卡和扫描终端成本较高。
4.指纹识别技术:基于指纹识别对外包单位人员进行身份识别,效率高,但需手持终端单独配置指纹识别模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集体企业外包业务现场施工人员人脸识别装置,实现集体企业外包业务现场施工人员的人脸识别准入,以避免外包单位人员频繁更换所带来的安全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集体企业外包业务现场施工人员人脸识别装置,包括移动终端以及与移动终端通讯连接的远端服务器,所述远端服务器设有存储集体企业外包业务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脸图像的人脸样本单元以及向移动终端发送人员准入信息的人员安全准入单元,所述移动终端设有人脸识别模块,所述人脸识别模块采集人脸图像,并识别进入现场的人员是否与人员安全准入单元发送的准入人脸图像匹配,以判定是否允许该人员进入现场;其中,人脸识别模块进行人脸识别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预处理输入人脸图像;
步骤二,对预处理化后图像检测是否包括人脸,如果检测到则将人脸从背景分离并确定其数量、位置和大小;
步骤三,提取待识别人脸图像中表示人脸本质的特征,并要求所提取特征在表情、遮挡、视角和光照等条件下有较好的鲁棒性;
步骤四,将待识别人脸特征与数据库中已知人脸的特征相比较,匹配得出识别结果。
优选的,所述预处理输入人脸图像包括图像滤波、区域分割、灰度和尺度归一化、人脸对齐、直方图均衡化和局部二进制模式。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采用基于统计学习的人脸检测方法。
优选的,所述步骤三采用基于神经网络的人脸特征提取方法。
优选的,所述步骤四采用基于神经网络的分类器进行比较匹配。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对现场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人脸识别,防止外包单位人员随意变更,防止存在严重违章历史记录的外包单位人员进行现场作业等情况发生,满足电网生产或发展的需求,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有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有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540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