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脸识别活体判断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44908.7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9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齐祥;乔大勇;夏长锋;何伟;杨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知微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汪海艳 |
地址: | 710077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被测物体 活体人脸 人脸识别 结构光投射器 人脸识别系统 活体 计算机技术领域 采集 活体检测系统 图案 图像采集器 多组结构 判定条件 现有系统 光投射 结构光 投射 判定 视频 攻击 检测 分析 | ||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人脸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脸识别活体判断方法及系统。在现有的活体检测系统中集成一个结构光投射器,现有系统判定通过之后,进行活体人脸检测。使用结构光投射器将结构光投射在被测物体上,由图像采集器采集一组或多组结构光投射在被测物体上的图案。将所采集到的图案经过分析之后,如果满足预定的判定条件,则确定被测物体为活体人脸,如果不满足,则不是活体人脸。有效防止照片视频等对人脸识别系统的攻击,提高人脸识别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人脸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人脸活体检测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生物识别蓬勃发展的今天,语音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面部识别等生物识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在众多的生物识别方式中,根据市场调查,面部识别市场规模增幅占首位,目前,人脸识别可用于消费电子、安防、金融等行业。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人脸识别方案还是采用镜头的2D方案,这种方案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红外图像人脸识别,另一类是基于RGB图像人脸识别,这两种技术虽然可以确保被验证者的人脸相似度与数据库中存储的相符,但是一个共同的缺点在于,无法验证被验证者是不是一个活体,一些非法用户可能会使用合法用户的脸部照片以及视频等欺骗人体脸部识别设备,从而使得非法用户通过人体脸部识别。
发明内容
为了防止非法用户使用照片、视频等对人脸识别系统的攻击,本发明提供一种人脸识别活体检测方法以及高集成度的检测系统,其能够对被检测对象是否是活体人脸进行判断。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人脸识别活体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进行二维信息对比;
判断被检物体与数据库中存储目标物体的二维信息是否相符,如果相符,则执行步骤二,否则,结束二维信息对比过程,检测结果为不通过;
步骤二:向被检物体投射编码结构光,红外图像采集器采集一组或多组带有编码结构光信息的被检物体图像;
步骤三:提取并处理步骤二中带有编码结构光信息的被检物体图像信息,将所采集到的图案经过分析,得出编码结构光畸变程度,如果满足预定的判定条件,则确定被检物体为活体人脸,如果不满足,则不是活体人脸。
进一步地,当基于红外图像人脸识别进行二维信息对比时,上述步骤一具体为:
向被检物体投射全亮结构光;红外图像采集器采集全亮结构光照射的被检物体的图像;进行二维信息对比;判断被检物体与数据库中存储目标物体的二维信息是否相符,如果相符,则执行步骤二,否则,结束二维信息对比过程。
传统的红外人脸识别方法,需要一个范照明装置提供照明,辅助拍摄红外照片用来提供给系统做二维面部识别。本发明中可以使用将用来做活体检测的结构光全部点亮,提供范照明。
进一步地,当基于RGB图像人脸检测系统时,上述步骤一具体为:
RGB人脸图像检测系统对被检物体进行检测,若被检物体通过RGB人脸图像检测系统,则执行步骤二;否则,结束二维信息对比过程。本发明在原来的RGB系统判定通过之后,进行活体检测。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人脸识别活体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进行二维信息对比;
判断被检物体与数据库中存储目标物体的二维信息是否相符,如果相符,则执行步骤c;否则,结束二维信息对比过程;
b:进行二维信息对比的同时,向被检物体投射编码结构光,红外图像采集器采集并储存带有编码结构光信息的被检物体图像;
c:提取并处理步骤b的图像,根据编码结构光畸变程度,判断被检物体是否是活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知微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知微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49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