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油油泵性能试验系统、方法和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34386.2 | 申请日: | 201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54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廖育武;乔文波;许正虎;廖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文理学院;湖北欧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5B19/05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魏彦 |
地址: | 44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油 油泵 性能 试验 系统 方法 | ||
发明提供了燃油油泵性能试验系统、方法和主系统,该系统包括油箱、电加热系统、循环水系统、循环水控制系统、阀门控制系统、阀门、温度压力流量检测仪表、被测燃油油泵、电压电流检测仪表、PLC控制系统和仪表控制系统;电加热系统,用于接收PLC控制系统发送的设定温度,检测油箱的当前温度,并将油箱的当前温度与设定温度进行比较;循环水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比较结果控制循环水的循环量;温度压力流量检测仪表,用于检测阀门参数;仪表控制系统,用于将控制指令信息发送给阀门控制系统,以控制阀门加大开度或减小开度。该方式中,可以精确调节燃油油泵的入口油温,以减少了燃油油泵向外渗油、导线老化和入口燃油温度不好控制的故障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油油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燃油油泵性能试验系统、方法和主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航空航天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了提高飞机和其他装备的性能,使发动机发挥其最大的效率并保证其安全正常地工作,就必须提供一系列的保障,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各种中频低压燃油油泵,为了提高燃油供油系统的高空性能和克服燃油流动的阻力,中频低压燃油油泵是不可缺少的一种附件,中频低压燃油油泵使发动机得到充分的润滑和冷却,防止螺旋桨和机翼前缘结冰,保证仪表的工作精度等。目前一架普通的喷气式飞机或较完善的液压传动系统中所携带的大小中频低压燃油油泵多达十个以上,但使用到一定的时间后,经常会发生燃油油泵向外渗油、导线老化和入口燃油温度不好控制等故障现象,由于缺乏燃油油泵检测设备,使用单位不能承担燃油油泵的修理及修理后的性能检测,以及在检测时模拟飞行时的环境调整燃油入口的温度等。
针对上述燃油油泵经常会发生燃油油泵向外渗油、导线老化和入口燃油温度不好控制等故障现象,缺乏燃油油泵检测设备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燃油油泵性能试验系统、方法和主系统,来精确调节燃油油泵的入口油温,以减少了燃油油泵向外渗油、导线老化和入口燃油温度不好控制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油油泵性能试验系统,该系统包括:油箱、电加热系统、循环水系统、循环水控制系统、阀门控制系统、阀门、温度压力流量检测仪表、被测燃油油泵、电压电流检测仪表、PLC 控制系统和仪表控制系统;电加热系统,用于接收PLC控制系统发送的设定温度,检测油箱的当前温度,并将油箱的当前温度与设定温度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并将比较结果发送给PLC控制系统;循环水控制系统,用于接收PLC控制系统发送的比较结果,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循环水的循环量;温度压力流量检测仪表,用于检测阀门,得到阀门参数,并将阀门参数通过仪表控制系统发送给PLC控制系统,以使PLC控制系统根据阀门参数生成控制指令信息;仪表控制系统,用于将控制指令信息发送给阀门控制系统,以使阀门控制系统控制阀门加大开度或减小开度。
进一步地,电加热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芯片和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油箱的当前温度;控制芯片,用于将当前温度与设定温度进行比较,如果当前温度小于设定温度,则向加热装置发送—加大加热功率的指令信息;如果当前温度大于设定温度,则向加热装置发送—减小加热功率的指令信息;加热装置,用于根据加大加热功率的指令信息或减小加热功率的指令信息,对油箱加热。
进一步地,循环水控制系统,还用于:如果当前温度大于设定温度,接收PLC控制系统加大对循环水系统循环水的循环量的控制信息;或者,如果当前温度小于设定温度,接收PLC控制系统减小对循环水系统循环水的循环量的控制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文理学院;湖北欧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文理学院;湖北欧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43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