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酰胺热熔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31794.2 | 申请日: | 201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1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林一流;郑仁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洋热熔粘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天洋新材料有限公司;昆山天洋热熔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7/00 | 分类号: | C09J177/00;C09J11/06;C08G69/36;C09K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聚酰胺热熔胶 脂肪族二元胺 脂肪族二元酸 氮气置换 缓慢升温 尼龙66盐 缩聚反应 荧光发射 原料配比 反应釜 抗氧剂 内酰胺 色氨酸 一次性 硬脂酸 常压 出料 放压 投料 预设 加压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聚酰胺热熔胶的制备方法,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制备:(1)将脂肪族二元酸、脂肪族二元胺、内酰胺、尼龙66盐、色氨酸和硬脂酸、抗氧剂,按预设比例,加入到反应釜中;(2)先用氮气置换2次,再缓慢升温至120℃,开启搅拌,继续升温至230℃,期间保持压力不断上升,当压力达到1.3MPa后,保持压力在1.3MPa‑1.5MPa、温度230℃‑250℃的条件下反应1.5h;(3)缓慢放压至常压,保持2h‑3h后,加压出料即得。本发明设计了独特的原料配比,采用一次性直接投料进行缩聚反应的简便方法,即制备出具有荧光发射特点的聚酰胺热熔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酰胺热熔胶的制备方法,属于热熔胶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环境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加快,已经成为每一个制造业从业者不容小觑的问题。在胶粘剂领域,热熔胶作为溶剂型胶粘剂的一种环保替代方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心,其生产与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聚酰胺热熔胶以其优异的耐水洗及耐溶剂性能,成为服装衬布行业领域最重要的胶粘剂材料之一。常见的服装衬布生产工艺步骤中,有的需要用到添加了较多荧光剂的聚酰胺热熔胶,来起到标记定位的作用。但工业中常用的荧光剂通常存在毒性,具有致癌性,对人体健康及环境有着潜在的风险。同时,制备含有荧光剂的聚酰胺热熔胶,通常是通过熔融共混的步骤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热熔胶本身的制备步骤,且会对产品的粘接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故,如何在不额外添加荧光剂的情况下,提供一种在紫外光条件下能发射可见光的聚酰胺热熔胶,起到标记定位的作用,成为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聚酰胺热熔胶的制备方法,使其能在额外添加荧光剂的作用下起到标记定位作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聚酰胺热熔胶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如下:
(1)将脂肪族二元酸、脂肪族二元胺、内酰胺、尼龙66盐、色氨酸和硬脂酸、抗氧剂,按一预设比例,加入到耐高压的数控反应釜中;
(2)先用氮气置换2次,再缓慢升温至120℃,然后开启搅拌,并继续升温至230℃,期间保持压力不断上升,当压力达到1.3MPa后,保持压力在1.3MPa-1.5MPa、温度230℃-250℃的条件下反应1.5h;
(3)缓慢放压至常压,保持2h-3h后,加压出料即得。
上述步骤(1)中,脂肪族二元酸选自己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十三烷二酸或十四烷二酸中的一种;脂肪族二元胺选自乙二胺、己二胺、癸二胺或十二烷二胺中的一种;内酰胺为己内酰胺或十二内酰胺;抗氧剂的牌号为168、1010或1096。
各原料的预设比例如下:
脂肪族二元酸:脂肪族二元胺:内酰胺:尼龙66盐的摩尔比为1 :1-1.1:1.2-1.6:0.2-0.4;
色氨酸的加入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4%;硬脂酸的加入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05%-0.3%;抗氧剂的加入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2%-0.5%。反应物总质量是指脂肪族二元酸、内酰胺、尼龙66盐及脂肪族二元胺的质量之和。
在本发明中,色氨酸的加入量过少会影响产物的荧光亮度,加入量过多则会导致缩聚反应难以进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设计了独特的原料配比,一次性直接投料进行缩聚反应的简便方法,即制备出具有荧光发射特点的聚酰胺热熔胶。本发明无需再额外添加荧光剂,相应缩减熔融共混步骤,亦降低产物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洋热熔粘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天洋新材料有限公司;昆山天洋热熔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洋热熔粘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天洋新材料有限公司;昆山天洋热熔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17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