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力下凝固制备高Cu含量Al-Cu合金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30600.7 | 申请日: | 201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45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马盼;张世凯;赵健;于治水;杨尚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1/03 | 分类号: | C22C1/03;C22C2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凝固 制备 cu 含量 al 合金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材料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Cu含量Al‑Cu合金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步骤(1)Al‑Cu母合金熔配;(2)超高压凝固Al‑Cu合金的制备。本发明是通过采用压力凝固技术,降低合金的热裂倾向,减小偏析,获得组织致密、均匀、性能优良的铸件。本发明选择一种压力凝固方法,在凝固过程中通过产生强制补缩降低合金的热裂倾向,消除缩孔、缩松等铸造缺陷,制备高Cu含量Al‑Cu合金。此外凝固过程中施加超高压力能显著细化合金组织,尤其降低Al2Cu的尺寸。组织的细化有利于提高该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使其在汽车及航空、航天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Cu含量Al-Cu合金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Al-Cu作为一种高强铝合金,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在航空、航天、国防装备、汽车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
目前,Al-Cu合金主要是通过铸造方法制备。但是该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宽,铸造性能差,容易形成缩孔、缩松和热裂等铸造缺陷。这类合金凝固时分配系数K<1,低熔点富铜液相被排挤到枝晶间隙,呈现出较为严重的枝晶偏析;此外,在铸造Al-Cu合金复杂厚壁件时,还容易产生Cu的宏观偏析。合金的成分不均匀严重影响铸件后续的热处理,导致铸件各处力学性能差异较大,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因局部强度不够而断裂失效。较差的铸造性能以及严重的成分偏析制约着Al-Cu合金的发展。而且Cu含量增加,组织中CuAl2脆性相增多,后续热处理强化效果变差,因此普通铸造Al-Cu合金中Cu含量较低,一般在4.5%-6.5%之间。
专利“一种Zn-Al-Cu-Mg合金高压处理工艺(CN 105441843 A)”公开了一种Zn-Al-Cu-Mg合金高压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成分质量分数为27.1%Al,0.6%Cu,0.02%Mg,其余为锌,原材料采用1号锌、0号铝、纯镁锭、Al-Cu中间合金,在6kW电阻炉中进行熔炼,熔炼时合金加热到660~680℃,利用部分Zn料调节温度到620℃,经变质、精炼、扒渣后于550~600℃浇注成金属型试棒,铸型为金属型,浇注前预热到150~200℃,高压试验在CS-1B型高压六面顶压机上进行,试样用BN粉末进行包裹,用叶腊石做密封兼传压材料,将压力升高到指定压力后,开始加热到合金熔化温度,保温保压5min后停止加热,待试样冷却到室温,卸压,取出试样。虽然也有“高压处理工艺”,但是只能制备小尺寸的试样。此外,CN 105441843 A专利研究的是Zn合金,并不清楚是否可以应用于容易产生热裂倾向性的高铜含量的铝合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Cu含量Al-Cu合金的新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在凝固过程中引入超高压力,能够有效减小合金中的偏析,降低合金的热裂倾向,因此可以制备高Cu含量Al-Cu合金;此外,该技术还有利于细化凝固组织,进而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提出的采用超高压凝固技术制备高Cu含量Al-Cu合金,通过在凝固过程中施加超高压,加快枝晶间富铜液相向铸件心部流动,从而减小偏析、降低热裂倾向,获得细化组织。只有获得组织致密、均匀、性能优良的优质铸件,材料的优良性能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能够有效地解决Al-Cu合金中缩孔、缩松和热裂等铸造缺陷及微观组织偏析的问题。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采用传统铸造方法按成分配比熔配Al-Cu母合金锭,采用超高压凝固方法制备Al-Cu合金,包括以下步骤:
(1)Al-Cu母合金熔配
先抽真空,后通入惰性氩气保护,将原料Al和原料Cu按一定质量比进行熔炼;将熔炼后的合金液经除气、除渣后浇注,最终得到母合金锭;
(2)超高压凝固Al-Cu合金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06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