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麦copine基因TaBON1和TaBON3的抗病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29531.8 | 申请日: | 201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5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邹保红;华健;丁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12N15/82;A01H5/00;A01H6/4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傅婷婷;徐冬涛 |
地址: |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麦 基因 抗白粉病小麦 白粉病 抗性 构建 应用 抗病 病原菌 细胞程序性死亡 抗病功能 负调控 侵染 验证 发现 响应 分析 研究 | ||
本发明公开了小麦copine基因TaBON1和TaBON3的抗病应用。普通小麦copine基因TaBON1在构建抗白粉病小麦品种中的应用。普通小麦copine基因TaBON3在构建抗白粉病小麦品种中的应用。本发明对普通小麦两个copine基因TaBON1和TaBON3的抗病功能进行了验证分析。研究发现小麦中TaBON1和TaBON3对病原菌的侵染以及温度的改变都会有响应。同时发现将TaBON1和TaBON3沉默后会提高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实验结果表明小麦中的copine基因负调控细胞程序性死亡和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涉及小麦copine基因TaBON1和TaBON3的抗病应用。
背景技术
小麦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全世界约1/3的人口提供主要的膳食碳水化合物。但是在其生长过程中,它的产量和质量往往受到来自各种病原体的威胁,其中由禾布氏白粉菌 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Bgt)引起的小麦白粉病,是全球小麦最严重的病害之一(Yao et al.,2007)。抗性小麦品种的利用是控制小麦白粉病最有效和经济的策略。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从小麦基因组中鉴定新的白粉病抗性基因。
作为定植生物,植物在受到病原菌威胁时不能通过躲藏或逃逸来避免侵害。为了保护自己,植物进化出了至少两层先天免疫系统来防御这些潜在的入侵者(Jones&Dangl,2006)。第一层是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如细菌鞭毛和几丁质等,被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所感知,从而诱导触发的免疫反应,被称为PTI(PAMP-triggered immunity)(Bernoux,Ellis,&Dodds,2011; Jones&Dangl,2006;Segonzac&Zipfel,2011;Zhang&Zhou,2010)。早期的防卫反应主要包括活性氧的高积累、胼胝质的沉积以及相关抗病基因表达的上调,这些反应都是为了抑制或者阻止病原菌的进一步入侵。但是一些病原菌可以通过分泌效应因子,从而抑制植物的基础防卫反应,最终达到成功入侵的目的。为了应对这些效应因子,植物进化出了第二层免疫系统,由病原菌分泌的效应因子被植物的免疫因子(R蛋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避免病原菌的进一步入侵,从而触发的免疫反应,被称为ETI(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Jones& Dangl,2006)。在小麦中被鉴定抗白粉病基因已有超过50个(Hao et al.,2015),其中大部分都是基于“基因对基因”假说的小种特异性抗性基因,但是由于病原体具有很大的进化潜力,这种抗性在大面积推广时容易抗性丧失(McDonald&Linde,20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295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